回顾近段时间的经历,小傅说只能用“崩溃”两个字来形容——仅25岁的他被查出急性白血病,而疾病的确诊几乎延误了一个月的时间。其经历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一个多月前,小傅的家人感染新冠病毒检出“阳性”,他也很快“中招”。但令他郁闷的是,除了感冒、发烧等普遍症状外,他还出现了剧烈的腰痛。“感觉就像被捅了一刀一样,痛得不能走路。”小傅表示,自己当时也上网进行了查询,发现许多人都有类似的脊柱关节痛,于是就吃了几片止痛药缓解。 一周过后,家人陆续“阳康”、症状好转,小傅的症状却不见好反而持续加重。“难道是‘阳康’后遗症?”几天后,他到附近医院急诊科就诊,排除了主动脉疾病可能,肺部CT、采血检查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回家后,小傅仍旧反复腰痛没有缓解,无法正常走路。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小傅换了一家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快速C反应蛋白指标非常高,考虑重症感染,感染部位不明确,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检查。最后,小傅来到浙大四院就诊,终于解开了谜团。 血液科医师朱晓琼在门诊中发现,小傅血小板稍低于正常范围,还出现贫血、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升高等情况,结合患者有腰痛症状,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朱晓琼立即为其加急做了血细胞形态检查。果然,在外周血中见到了大量异常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外周血中含有大量的未成熟的幼稚细胞,这种情况下高度怀疑白血病,不过还需要骨髓穿刺检查最终确诊。”次日一早,浙大四院血液内科立即安排小傅完成骨髓穿刺,骨髓室医师加急染色处理,当天下午得出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听到诊断,小傅一家如遭雷击,大家一直以为是新冠感染引起的腰痛,万万没想到居然是白血病。“你们用一天的时间,解除了我们一个月的困惑。”情绪稍缓后,小傅的父母很快镇定下来,对医师表达感谢,此后陪伴小傅积极接受治疗。 朱晓琼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白血病细胞来源于淋巴系统,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发病时,白血病细胞会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该病累及范围较广,往往是身体多个部位,如口腔、皮下、鼻腔,还有呼吸道以及消化系统,甚至会威胁生命。急性白血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因此早期发现十分重要。 急性白血病往往发病较急,四个典型症状是发热、出血、进行性贫血以及骨关节疼痛。朱晓琼表示,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急性白血病。 第一,贫血。这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无力、头晕、心悸、厌食、浮肿等。 第二,出血。出血部位通常分布广泛,以皮肤、黏膜最常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齿龈及鼻出血等。 第三,发热。通常为首发症状,但热型不定。发热主要是白血病本身所致,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可缓解。 第四,骨关节疼痛。白血病浸润引起的骨痛通常比较剧烈,部位不固定,主要见于四肢骨、脊柱和骨盆,游走性不明显。 朱晓琼提醒,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考虑跟遗传、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病毒感染有关。当出现上述异常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
GMT+8, 2023-3-30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