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新闻热点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高质量发展漫谈

2023-4-16 09:30| 查看: 380

摘要: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国家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发展决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基本方针,自从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以来,各地各领 ...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国家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发展决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基本方针,自从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以来,各地各领域都有所探索和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年两会,高质量发展又被屡屡提及,说明高质量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提升动能、创新制度方面,需要更多勇气更大作为。

理念进步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求真务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下,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追求事物的规律,并在这种规律指导下实践,创造最佳的成果和效率。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偏差的思想误区,就是有意无意地用经济增长来替代经济发展,将增长的总量和增速片面地理解成为发展的成果。1993年,我国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其间经历三次制度改进,作为一项被使用了三十年的指标,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GDP代表的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带来的总量和速度以外,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的调整与优化,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变革与精简,文化习俗和生态环境的完善与跃升,人民生活品质和福利的提高与充实。我们还应当承认,如果把GDP作为观察经济唯一窗口,这个指标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从常用经济指标体系来看,需要把发展经济的思想从唯GDP论,调整为多元体系和多样化指标,尤其是新阶段,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用国民总收入(GNI)、国民生产总值(GNP)来替代国内生产总值GDP,需要用人均GDP、人均GNI等观察发展的真实效果。我们并不是要否定GDP,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发展阶段,在GDP核算的基础上,优化核算体系,厘定一组新的观察指标。

正如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统计核算过程来看,GDP是核算GNI的基础,只有先核算GDP,才能核算出GNI,GNI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人均GDP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NI主要反映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人均水平。GDP衡量的是“做蛋糕”,GNI衡量的是“分蛋糕”,做大蛋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分配到更多份额的蛋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GNI和人均GNI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需要适时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理念和观察指标,并围绕着新的经济发展思想,即高质量发展思想,重新组织经济发展计划和评价体系。

技术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的经济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所有社会财富的增长都是科技的积累与进步。社会财富井喷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必然是技术大爆发和技术革命的时期。从石器时代、农耕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到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技术进步,呈指数级的增长,而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差距,呈指数级的缩短。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根本动能,现在,数字经济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从县域经济角度来看,单一的县域或者泛县域,很难吸引和留住新兴的数字经济,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的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即围绕数据存储、交换与挖掘、模型构建与算法、算力方面进行招商引资,胜算极小,但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本质上必然是数字经济的竞争。县域经济要在未来竞争上保持一席之地,必须在数字经济方面有所作为,否则必然会被淘汰。纯粹的工业时代产业经济,也就是当下绝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经陆续进入休克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担当逐步显现为不再创造利润,不再提供GDP的同比增长,这是残酷的现实。传统产业只有和数字产业融合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研发和应用产业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及时完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行升级,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和营利能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传统产业实现顺利过渡的唯一路径。所以,我们需要适时调整我们的技术进步架构,由过去的单个企业自行研发单个企业科技投入,向政府提供大学、研究院、大型科技攻关平台和人才方向转变,向行业协作攻关以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校院企协作攻关方向转变。只有在技术上率先实现突破,并且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制度进步

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体制机制的解构和重构是重大的系统工程。改革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首先是反思过去的做法和检讨是否正确执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补,也是重大的改革。从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公平氛围来看,这个反思应当包括对法制的理解、对法律的尊重和执行的到位问题。如果把对偷漏税的熟视无睹和变相鼓励,作为营商环境的正向指标,我们且不说国家财政资金平衡会出现问题,仅就市场的公平竞争角度来看,没有法律的秩序保护,就意味着更多的社会总成本投入以及对未来信心的缺乏,没有法律的公平执行,就意味着社会效率的下降和对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缺失。打破法制,其实是对营商环境的践踏。所以从保护社会秩序,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角度来看,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改革税制、简化税种、降低税负,而是在反思和全面检讨的基础上,在作出执行环节的修补基础上,踏出第二步的制度内容改革和程序改革,才是正确的制度进步途径。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理念进步、技术进步、制度进步“三位一体”,相辅相成。高质量发展主要是经济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总要求,从人均GNI数据来看,我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IMF总裁拉加德所谓的发达国家的“新平庸格局”的挑战。这也是重新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所在,只要做到高质量,只要不甘平庸,一定有希望突破即将到来的经济“新平庸格局”。

义乌网

GMT+8, 2023-6-5 04: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