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前挤满了戏迷,台上好戏轮番登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在乌伤大地,无论是漫步大小公园,还是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抑或是端坐剧院广场,都能见到这样一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越剧大餐,离不开义乌市越剧联谊会20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倾情奉献。”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参加公益惠民演出1170余场次,服务观众135万余人次;相继获得金华市优秀文艺社团、义乌十佳文艺表演团队等23个团队奖项荣誉;在全国、省、市举办的越剧(戏曲)票友大赛中,60余人次先后获得佳绩,陈慧英、曹杰、何金凤等3名会员获得了“全国越剧十大名票”称号……自2003年7月成立至今,义乌市越剧联谊会培养了一批越剧表演者,滋养了一方戏曲发展的热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为促进义乌戏曲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越剧情结” 只为一份热爱 “苏三离了洪洞县,一路起解赴太原……”9月8日下午,“艺术乡建 文艺赋美”暨义乌市越剧联谊会金秋公益惠民演出在怡乐新村开锣,越剧《玉堂春》中的苏三一登场,收放自如的表演立即引来一阵叫好声。 “苏三的扮演者是戚派花旦王园芳,八场戏她场场都要上,整出戏她一个人的唱腔超过一个半小时。”越剧联谊会秘书长何国华介绍,为了演好苏三这个角色,王园芳真是下足了功夫,她一次又一次向越剧专业老师请教学习剧中唱腔身段,并利用暑期演出空档时间加班加点排练,每天排练两小时以上。“她也吃足了苦头。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苏三拷戴的枷锁是用原木和真铁做的,重达3公斤。特别是在三堂会审一折,苏三要面向观众双膝跪唱35分钟。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王园芳的双膝早已是青一块紫一块了。”何国华说。 “我们的会员都是像王园芳一样深爱越剧表演的戏迷。”越剧联谊会会长朱小玲介绍,联谊会现有会员120多人。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年龄和身份,却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执着而快乐地发挥余热,弘扬传统越剧艺术。 “戏比天大”,这是朱小玲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越剧联谊会全体演职员乃至他们的家人深藏于心的坚定信念。 为了越剧联谊会的大小事宜,朱小玲经常早出晚归,对此,家人毫无怨言,爱好戏曲的父母生病时也不忘催促她先去排戏。在朱小玲的号召和感染下,只要接到参演通知,演员们家务活可以不干,生意也可以先抛一边。 “服装、化妆品、头套等相关行头都是演员们自己买的。一整套下来,投入一两万元是常事。大家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只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越剧情结’。”说起这些,朱小玲感动不已,“经过历届会员骨干的不断努力,联谊会从‘公园落地大家唱’到登台表演正本大戏,一步一步走上了蝶变发展之路。目前,通过音像自学和刻苦排练,我们已经储备了12出正本大戏和50余出折子戏。” “越韵芬芳” 滋养一方热土 9月13日傍晚,天如墨,雨倾盆。稠江街道童店村文化礼堂的舞台上灯火通明,越剧联谊会演员们正在后台忙碌。一拨又一拨村民打着雨伞赶到现场,静静地等待着好戏开场。当晚7点,2023“文艺赋美”文化惠民演出如期开锣,《柳毅传书》等传统经典越剧接连上演。唱腔圆润甜美,表演行云流水,唱念做打颇有专业水准,观众打着伞看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雨声时而淅沥,时而猛烈,整整两个小时,几乎没有观众半途离去,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人反而越聚越多。 这是越剧联谊会的演员们坚持公益惠民演出的一个场景。 “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会定期在绣湖公园、孝子祠公园、雪峰公园、鸡鸣山公园等地举行‘越剧大家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剧联谊会副会长赵小娟介绍,在市文联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越剧联谊会积极开展艺术乡建工作,配合文艺赋美计划,主动参与“文艺送万家 文明助共富”“艺术乡建 文艺赋美”等各类公益惠民演出。20年来,越剧联谊会的演出足迹遍布义乌的社区和农村,把越剧艺术送进了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生活。 在8月30日召开的第三届义乌慈善大会上,越剧联谊会“越韵芬芳暖夕阳”尊老爱老文化服务项目荣获慈善项目奖,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艺团队。据悉,2015年伊始,越剧联谊会走进村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各大养老机构,陆续开展越剧表演、越剧培训、共度佳节等活动296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5000余人次,服务老年人近6万人次。 “我们通过开展优质贴心的文艺志愿服务,及时为广大老年人,特别是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孤寡失智失能老人排解孤独寂寞,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关爱,精神心灵有所寄托,安心快乐养老。”朱小玲说。 “越音袅袅” 播下一园种子 2月9日,来自瑞士、叙利亚、德国、芬兰等国的多名国际友人齐聚义乌文化广场剧院,沉浸式体验越剧课程。了解越剧知识后,老外们争相上台,跟着老师舞水袖、走台步、拿折扇,沉浸在越音婉转中。 “大家好,我是义乌侬,中国文化很beautiful,欢迎大家来义乌!”来自芬兰的Alex穿上越剧戏服后,立即拍短视频上传社交平台,不忘展示刚学会的越剧经典动作。 5月12日,越剧联谊会开通了义乌市民营戏曲表演团队首个抖音直播间,首播收获了10.3万粉丝点赞。 “除了定期安排会员骨干在抖音直播间与越剧爱好者交流演唱,我们也经常邀请越剧名家名票连麦,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越剧爱好者送去越剧文化大餐。”何国华介绍,越剧联谊会共举办直播40场次,展示了义乌越剧人的生活情操和舞台风采…… 这是越剧联谊会创新方式传播越剧文化的一帧帧画面。 “20年来,我们始终把弘扬传承越剧艺术、培养越剧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朱小玲介绍,为满足广大越剧爱好者学习越剧的愿望,越剧联谊会相继开办了九如堂村、大陈二村、全宅村等7个越剧公益培训班,派出会员骨干倾心教学,开设“越剧发展史介绍、乐理知识、越剧唱腔的咬字和发声技巧、赏析越剧”等课程,帮助学员们实现梦想;并相继举办“境外人员越剧体验非遗课堂”和“越剧小讲坛”等活动,让外国友人和医护工作者亲身体验越剧艺术的魅力;还有会员骨干受邀担任市老年大学、老年电大、蒲公英、花开四季等越剧公益班老师,教学成果得到了举办方的认可好评。 2016年,“越剧进校园、少儿越剧公益课堂”活动在佛堂镇田心小学、徐江小学等学校开启。越剧老师根据孩子的身材、五官、嗓音特色,划分流派行当因材施教,从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等戏曲基本功开始教学,传授孩子们越剧经典名家名段的唱腔和表演,培养了一批“小戏骨”。 在我市各大公益惠民演出中,学成出师的“小戏骨”纷纷彩妆登台,表演越剧名段,博得现场观众的满堂彩。其中,少儿越剧票友虞翊可、陈雅蕊联袂演出的越剧《王老虎抢亲·寄闺》选段,在义乌农村社区颇受欢迎,还接连登上全国舞台:2019年10月,荣获“你,我‘台上见’·寻找华夏好戏迷”大赛特别童星奖;2020年1月,荣获“一带一路·星梦启航”全国青少年新春联欢晚会最佳表演奖和特金奖,收获了越剧名家方亚芬、黄美菊等评委点赞好评。 七年来,我市共培训少儿越剧学员320名、11520人次,人均768学时。“每当看到这些稚嫩的身影,就仿佛看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未来……”老戏迷张大爷笑呵呵地说。 |
GMT+8, 2023-12-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