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城区,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可以到风景如画的公园锻炼身体,可以到“悦读吧”看看书充实精神生活,可以优哉游哉送孩子到“家门口”参加公益课堂,可以到商场与艺术撞个满怀,还可以到“流动书场”听听道情……可以说,“家门口”的生活非常惬意。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我市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加快建设公共文体设施,以“我”为中心,以15分钟为时间半径画一个圈,不仅“圈”出了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间,也“圈”出了市民多元的幸福美好生活。 普惠共享 文体设施日益健全 今年6月,雪峰书屋全新落成,一时间成为义乌人打卡的文化热门胜地;缸窑陶艺展示馆内,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展现着各个时期陶器的不同功用;望道书场中,精彩绝伦的义乌道情表演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拨浪鼓城市书房里,藏书丰富、环境优美,市民感叹这里是读书休闲的好去处;江东街道塔下洲社区,居民出小区走5分钟就到达江滨健身步道,休闲运动十分便捷……这些场景,都是我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推出的,旨在以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用15分钟走路能到达的范围,来衡量群众的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让我市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地域分布更为均衡合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同质同标、优质共享机制更加健全。 “现在,各类文化、休闲、艺术、体育等设施和场所可以说是‘抬脚就到’,大大丰富了生活内容,也提升了生活品质。”塔下洲社区居民陈大叔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十分认可,他表示,现在自己有空就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打乒乓球,晚上和家人一起到江滨散散步,或带孩子到文化广场看一场表演,每天都感觉活力满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浙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 而在义乌,截至目前,共建成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74个、城市书房16个、文化驿站10个、乡村博物馆10个、悦读吧165个,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并投用北苑街道体育文化综合体(鸿翔·万体广场)、植物园10公里智慧跑道、全民健身中心等,每天吸引无数健身爱好者前去打卡运动……向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精神富有迈出坚实的步伐。 文化演出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随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不断延伸,我市文化演出走向市场,以社会化运维模式,推动群众自主文化“点单”。 夕阳西下,一阵阵或激昂或悠扬的钢琴声在吾悦广场、新光汇、市文化广场等地响起,人们放慢脚步,驻足欣赏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都市人踏着有力的节奏,在酷炫的灯光下舞动青春……目前,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在各地绽放,“文艺赋美”工程已在我市全面铺开。 68岁的钟奶奶近距离听着流行音乐,全程都随着音乐的节奏打着节拍。她说:“音乐让人快乐!这些年轻人带来了那么好听的歌声,给我们增加了快乐,非常开心,要谢谢他们。” 为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我市积极推进“文艺赋美”工程。2023年以来,活动有效场次超2570场,以企业文化分馆、文化驿站、文化名师工作室等文化阵地及各界文艺志愿者为主体,推动艺术展演常态化、文艺景观多元化,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6月,一场“‘艺’心向党 唱响二十大”演出走进凌云社区杨街文化礼堂,一支激昂的开场舞《领航》点燃现场气氛。“好看好看,那些演员演得真好啊!我从小就爱看婺剧,用婺剧形式来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很接地气。”回忆起当晚的场景,82岁的金爷爷仍记忆犹新。 “我们致力于把婺剧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乐享文化大餐,在近距离感受婺剧魅力、享受视觉盛宴、找寻生活缩影的同时,让艺术为时代而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表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文艺演出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展现婺剧的精髓和魅力,更有益于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助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创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契机,深挖特色文化资源,让更多百姓拥有享受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雨露惠及每位市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的获得感、满意度,在迈向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协调发展 精神文化日益富足 学化妆、学瑜伽、学跳舞……每周,市文化馆都会开展“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 近年来,我市以“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等公共文化项目为抓手,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并建立了面向全年龄段、覆盖城乡、普及方式灵活且精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体系,以此有力促进文化惠民、城乡融合及共同富裕。 “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试点地区之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义乌打造共同富裕范本的重要内容。”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加速推进“增加文化供给”民生实事落地,坚持以公益性为底线,以普及性、专业性、品牌性做好示范和引领,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得益于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举措,我市还推出了“花开四季”青少年课外公益学堂、“流动书场”进文化礼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其中,“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主要面向中青年,“流动书场”进文化礼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主要面向老年人,三个项目齐头并进,全面服务老中青全年龄段群体。据统计,2021年以来,“花开四季”青少年课外公益学堂走进公共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开设840余个班级,授课近6800次,服务13万余人次;“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在今年“下沉”到14个镇街的文化分馆,向基层输送优质课程和师资;“流动书场”在6年间足迹遍布14个镇街近300个文化礼堂,开展5000多场活动,为40余万人次送上了独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体验。“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还被评为2021-2022年度浙江省文化馆基层服务培训联盟优秀案例。 未来,当有了更多举步即达、“抬脚就到”的文化空间和活动,当群众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精进自我的机会,或许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富裕,也是精神富足。 下一步,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持续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阵地,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圈”出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的幸福美好生活,以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助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GMT+8, 2023-12-6 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