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疫情常态化下 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

2022-1-8 11:27

摘要: 一直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即使做了核酸检测为阴性,仍然不放心; 每天都感觉很丧,提不起精神,即使一天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很累; 反复、持续地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对疫情产生麻木、松懈的心态…… 岁末年初, ...



一直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即使做了核酸检测为阴性,仍然不放心;

每天都感觉很丧,提不起精神,即使一天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很累;

反复、持续地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对疫情产生麻木、松懈的心态……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突袭,隔离、封闭、核酸检测……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向我们涌来,很多人产生出紧张、焦虑的情绪。与中年人相比,青少年和老年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何减轻他们压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注疫情防控需要“时刻紧张”,也需要“缓解压力”。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护”、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科(浙大一院双下沉医师)王丹丹博士为大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广大市民朋友平稳渡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给孩子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今天没忍住,揍了孩子一顿”“每天和孩子在家的日子太让人崩溃了,家庭大战是家常便饭”“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乖呢,我们家这位每天上房揭瓦”……回忆起上一个宅家抗疫的寒假,不少家长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本该是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现在满满都是火药味?

春雨(化名)的小孩刚上小学时,就先经历了两个月的网课,只上了两周。一周是刚开始的第一周,要求打卡,还有就是最后一周,也是要求打卡。“其他时间都用来玩,看电视、玩手机,就是不学习。”春雨跟女儿讲了好多遍,但女儿就是无动于衷:“我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我爱玩。”

春雨说,第一个月每天都是鸡飞狗跳,她下班回家就跟她闺女对吼,但效果甚微。到后来,工作一忙,她也没力气回家跟她吼了,甚至把手机丢给孩子,好有时间让她放松一下。想到寒假将至,春雨愁上心头,“原本答应女儿,等她期末考试拿了优秀,就带她去海南玩,好不容易把她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我却要食言了。”最近,春雨的女儿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每天缠着她问,“妈妈,是不是我考好了也不能去玩了呀?我可不可以不上学了,我想去玩……”

对于孩子们来说,春节是他们非常期待的节日,往年往往能穿新衣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然而疫情下的假期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一些真实的社交环境,随之而来的是不良情绪反应、不规律的作息、对网络的依赖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

对此,王丹丹博士表示,今年过年虽然倡导减少外出,但家长可以通过满满的仪式感,在家为孩子营造出年味,让沉浸在网络里的孩子们走出来。可以通过讲绘本,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年”的来历,讲一讲过去春节的习俗和父母以前过年时的故事。还可以在家还原一下一些过年的传统,比如如何守岁、如何拜年,跟着大人一起包饺子、做灯笼、剪窗花……收获自己独有的过年体验,提升孩子的新鲜感和参与感。

学会倾听,化解亲子相处矛盾

云云(化名)上高二,从去年4月开始,因为抑郁症的原因,她便已经休学在家。随着病情好转,去年9月开学季,云云尝试着回到学校上课,但回校一周后,她发现自己还是适应不了学校的高强度学习。

云云说,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学至今,学习上她基本上只能靠自己。而她初中阶段成绩一般,但父母一直希望她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在中考时,云云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教学质量很好的高中。

但入学后云云很快发现,自己根本赶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在入学后的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都在班上的中等偏下位置;后来,她开始出现严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情况。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课时,她觉得自己“如坠云雾”。

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云云带来很大的心理问题。期间,父母和姐姐都在家中,不能到外面吃饭、聚会,在家中上网就成了大家唯一的乐趣,而她的学习成绩更成了全家甚至是亲戚的讨论重点,加上疫情期间父母关系不和睦,这都让云云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我本来就是一名病人,有时还要去劝他俩别吵架,我觉得自己心很累,这个世界没有人理解我,寒假就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云云说,有时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只好戴上耳机听音乐,一声不吭,长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云云的父亲说,他发现女儿精神异常,是因为看到女儿在上学后整天愁眉苦脸,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当时他以为女儿只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并未在意。但后来,女儿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起,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出来,甚至连饭也不吃,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带女儿来到医院做检查。当医生问云云问题时,她情绪沮丧,回答问题声音低微,时而哭泣,时而暴怒。经过诊断,云云患上了中到重度抑郁症。

采访中,有不少家长倾诉因疫情居家而引起的亲子冲突问题,希望提供一些支持和建议。孩子以上课的名义玩手机而引发的矛盾,孩子居家上网课自律性差,居家相处期间发现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等,都会引起家长紧张、焦虑、担忧的情绪。王丹丹博士说:“和孩子相处时,需要倾听他们的诉说,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孩子看成平等的个体,沟通中相互尊重、理解;避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发自内心地欣赏、鼓励他们,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在具体交流中为他们分析冲突的原因和在亲子关系中可以做的事,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规律生活,做好自我健康监管

近来,省内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商场、饭店等地,这让年过七旬的陈奶奶(化名)焦虑不安:出门回家总是反复洗手,因周围人轻咳或打喷嚏而恐惧害怕,身体一旦出现乏力、咽干等症状就怀疑自己被传染。

跟陈奶奶住同个单元楼的林奶奶(化名)直言,自己已有半个多月没睡好觉了。“担心过年子女回不了老家,担心独自在老家生活、又爱打牌的老伴儿会偷偷组局,担心孙子乘公交上下学不安全……”总之各种担心,让林奶奶变得忐忑,晚上睡不好觉。

记者采访发现,安全感下降、更易出现焦虑恐慌情绪的老人不在少数。居住在某养老机构的吴大爷(化名)也变得有些敏感,反复给子女打电话,确认每个人的安全。“父亲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追踪各种报道,常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转发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这其中不乏未经证实、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一看到我就反复跟我讨论疫情进展。”吴大爷的女儿对父亲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又担忧,“老爸的担忧有些过了,尤其是媒体通报某个地方出现新的疫情了,他会骤然紧张。只有把这种紧张传递给我,他才不会那么惴惴不安。”

“事实上,老年人在疫情下面临着许多挑战。”王丹丹博士说,比如待在家中更久,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伴缺乏面对面的人际接触,他们的工作和其他活动也不得不停止。还要被动接收诸如“又有新增确诊病例了”“疫苗接种爆满,今天预约不上了”“又有人隔离了”等等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他们还承受着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老年人对于过春节怀有微妙复杂的心情。他们渴望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渴望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同时又惧怕过节时的操劳和节后人走席散的孤独冷清。加上想到节后儿女上班、孙子孙女开学,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就会出现一些忧虑情绪。王丹丹博士建议,老年人尽量保持原本规律的生活或新建一套健康的作息规律,同时要做好健康监管。可以制订一套包括健身、学习、娱乐在内的详细生活计划,培养自己新的兴趣点。同时提醒子女,除了节日,平时也要注重对老人的关爱和孝敬。

赤岸镇 “上巳雅集”系列活动举行  “艺术乡建”,不只是一场邂逅  “排水管家”进企解难题  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  ——访义乌市圣蝶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龚璐璐  踏春赏花正当时 消防安全记心间  

义乌网

GMT+8, 2024-4-20 16: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