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义乌铁路口岸地面温度已飙升至38℃。在“义新欧”中欧班列集装箱堆场上空,一台巨大龙门吊机在太阳的炙烤下,操作室里闷热难耐,乔焕境作为吊装“义新欧”中欧班列集装箱的主力设备操作员,早已是汗如雨下,但他依然专注吊装好每一个集装箱到“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车板上。
当天上午11时,满载汽车整车及配件、日用百货、纺织品、防疫物资等出口货物的“义新欧”(义乌—加里宁格勒—罗斯托克)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首发。
“现在,每天基本要吊装100多个标箱,多的时候有300多个标箱。就是到了夏天,操作室内像个大暖炉,闷热难耐。”乔焕境的操作室不足4平方米,四面门窗都装有玻璃,就连脚下的位置也有近一半是透明玻璃,视野很开阔。座椅两侧,分别是一排按钮和一个操纵杆。平时,乔焕境就坐在这个座椅上,透过脚下的玻璃注视着下方机械,双手掌握操纵杆,前后左右移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载货后的集装箱重量达30吨,里面的货物是各种各样的“义乌制造”。
把集装箱吊起来,不难,可以依靠机械自动对准定位。装上去,却不是那么容易。要对齐放准,使集装箱底的四个角件刚好落到锁头的位置。有时遇到要装车的集装箱在下面压着,四面被高箱包围,还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将其小心移出再装。这确实是个“技术活”。
干这行,看着简单,其实不然。用乔焕境自己的话说,要胆大心细才能做好。“不管是地面上,还是高空中,操作员都马虎不得。集装箱一定要装好,不然这么大个箱子翻了的话,不敢想象。重箱悬空时,要密切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必要时踩铃提醒下面的工作人员走开。如果听到机器操作时发出的声音不对,要赶快停下来检修。”乔焕境说起其中的注意事项来,头头是道。
高处的风光,很好看。乔焕境却没什么时间欣赏,“上来就是低头做事”。因为要时刻注意着地面上的情况,同时,双手进行操作。一天班下来,乔焕境的肩和腰都会酸痛不已。
这些年来,每次在集装箱堆场,看着一趟趟烙有“义新欧”中欧班列标识的火车缓缓驶离,乔焕境的心情总是格外舒畅。他说,“义新欧”就是他的一个“梦”,正是“一带一路”这个伟大倡议,把他的“梦”和“中国梦”勾连到了一起。如今,他的“梦”成现实,“中国梦”也不再遥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