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刹车、转向由计算机控制,只要设定最高时速,车上的人就可全部当乘客 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司机”不扶方向盘还不时扭头跟车上其他人聊天,全然不看前方的路……当这样一辆车从你身边驶过,你肯定会大吃一惊。然而,这一幕在本月14日从长沙到武汉的高速公路上已经真实上演了。 记者近日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7月14日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 286公里中自主超车67次 286公里驾驶中,无人车一路遭遇了哪些状况?它的“车技”如何?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大“自主驾驶技术”创新团队的贺汉根、戴斌两位教授。 谈起此次“冒险”,戴斌兴奋不已:无人驾驶实验是在白天完成的,14日9时多从京珠高速公路长沙杨梓冲收费站出发,286公里路程开了3小时22分钟。“踩油门、刹车、转向、变道和超车等,都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我们只是给系统设定了一个最高时速110公里,此后怎么开、开多快都由它控制,车上人全部当乘客。” “当天遭遇了复杂的天气情况,部分路段有雾,在湖北咸宁还突遇了降雨。”戴斌说,无人车确实经受起了实际的考验,包括一些复杂的交通状况和路段车道线不清等情况。“车子没有GPS等导航设备,完全是利用自身的环境传感器对道路标线的识别,进而依靠车载的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系统,实现了正常汇入高速公路的密集车流中自主驾驶。”据悉,此次实验中,无人车自主超车67次,成功超越其他行车道上车辆116辆,被其他车辆超越148次,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公里。 反应速度比人工快10多倍 “遇到其他车子违规,无人车能应对自如么?”面对记者的疑问,戴斌教授表示,试验中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出现过几次车辆强行超车导致车距过近的,大部分都由无人驾驶系统成功处理了。”无人车具有主动安全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和前车距离过近,会立刻指挥松油门、启动刹车达到有效减速。“一般情况下,机器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40毫秒,而人类最快也要500毫秒。” 戴斌说:“但为了确保安全和不让人奇怪,当天实验过程中驾驶位置上还是由我们课题组的孙振平老师担当‘监督员’。”根据试验当天的数据统计,由于复杂的路况和交通状况,整个驾驶过程人工干预了10次。“总的来说,人工干预里程占这次自主驾驶总里程不到百分之一。” 据悉,国际上无人车领域一般将人工干预所占比例3%以内的认定为全程无人驾驶,这意味着国防科大的这项无人车技术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车上有“眼睛”还有“大脑” 记者仔细观察无人车,发现车窗内侧两边的上方各多了一个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就是自主驾驶系统的“眼睛”,在戴斌教授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无人车的“大脑”——藏在后备箱里的一个不大的控制机箱,“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机箱里的计算机设备,输入指令,设定最高时速等驾驶参数。”除此之外,这车就跟普通车一模一样,也具备人工驾驶的所有功能。 据悉,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在目前阶段主要目的还不是制造出一辆无人车来上路行驶,而是希望通过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帮助司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车辆的自主安全性。 |
GMT+8, 2025-5-2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