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新闻热点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银行服务“银发经济”迎来风口

2024-1-19 08:54

摘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银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调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银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专家表示,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围绕老年群体需要,全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年数字鸿沟凸显

“我这记性本来就不太好,现在的手机银行又要登录密码,又要支付密码,有时候一个密码我都得试好几次才能输对。”“上岁数了,眼睛都花了,这手机屏幕就这么大点儿,总是一不小心就点错了。”不少老年人都有这样的困惑。

为了给老年人打造“视、听、触”多感交互的最佳体验,各大银行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原则,持续探索线上适老化改造措施。如不断优化界面设计,增大字体、调整图标和按钮大小、改善颜色对比度等,令界面更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让老年人在使用线上服务时能够更快速地完成操作。提供智能语音助手服务,让不熟悉触摸屏操作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操作。

完善适老设施改造

相较于线上服务,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更依赖传统的柜面人工服务。据国家卫健委测算,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因此,完善网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成为银行开展适老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关口。

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提到,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包括优化网点布局、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近年来,各个银行积极推动网点服务适老化改造。据不完全统计,银行业设置无障碍坡道的网点超过10万个,设置呼叫按钮的网点超过8万个,安放爱心座椅的网点超过10万个,设立爱心窗口的网点近9万个,配备助盲卡的网点近5万个。

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尽管金融机构对老年群体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但当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产品仍相对较少,现有产品也大多是根据传统信贷模式开发出来的,并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金融需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此前《“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近日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也提出,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深入了解老年人不同的投资偏好,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比如,有的老年人认为养老理财或投资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本金安全,那么为了保本,就需要对抗风险的对冲产品;相反,有的老年人为了能给后代多留一些财产,可能就希望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银发经济的规模和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需要围绕老年人金融服务、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等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义乌网

GMT+8, 2025-5-2 00: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