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新闻热点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央行定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2024-7-7 11:07

摘要: 央行明确借入国债操作 7月1日午后开盘,央行突发公告,内容显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市场分析, ...


央行明确借入国债操作

7月1日午后开盘,央行突发公告,内容显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市场分析,这相当于股市里的“融券做空”,也就是央行在一级市场借入国债,然后在二级市场抛售。

消息出来之后,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短线跳水,长端现券收益率快速上行。与此同时,跟国债投资逻辑相似的红利板块,也出现了一波跳水。此外,央行打击债市,也对股市构成了利好,三大指数持续拉升。

随后,7月5日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经央行主管媒体求证,中国人民银行确认该信息属实。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当日早盘,30年期、10年期、5年期国债期货均小幅下跌。

专家学者认为,理论上,央行借入国债后,可能随时在公开市场卖出,以调节长期收益率。对于央行将开展的操作规模不宜预期过高,央行更多是在释放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的信号。随着央行预期引导力度加大,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望逐渐回升至合意区间。

央行早有警告

央行主管媒体多次发文提示利率相关风险,并援引市场人士测算结果称,2.5%~3%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据兴业研究统计,4月以来央行自身或通过媒体至少九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

此前,央行主管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称,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文章指出,长债收益率跌到2.5%以下,已经说明这项资产并不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债券价格上涨预期持续较强,银行存款大量进入债市,过度炒作也会使“安全”资产变得“不安全”。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若投资者积极买入国债,则债券价格走高,收益率下降。若央行进场卖出国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今年以来,由于“资产荒”等因素影响,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下降至2.46%,分别下行27个和38个基点,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无风险资产相对缺乏等因素的扰动”。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公开讲话中提示风险:“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将视情况持续“借券卖出”

目前,借入国债流程持续向前推进。央行明确,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介绍,国债借入操作类似于权益市场的“融券”,此次启动意味着央行的工具箱构成进一步多元化。先开展借入操作,借入长期/超长期国债,再开展国债卖出操作,会给政策调控长期收益率提供更多“子弹”与“空间”。

“需要提示的是,央行并未明确仅开展一次国债借入操作,也从未明确不会使用其余工具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说,如果接下来债券收益率走势不及预期,再次借入并卖出国债或采取其余政策工具亦在情理之中。

“央行通过此举,提醒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中长期债券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提醒,投资者应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合理预期,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投资决策,高度重视债市风险。

在张旭看来,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5%是大概率事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终会回到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中。若市场对于央行开展预期引导的反应平淡,央行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预期引导力度,并开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义乌网

GMT+8, 2025-5-1 15: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