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首度亮相的第一代SLK,不仅仅是Mercedes-Benz全新开发的双座小型跑车,同时电动硬顶的设置更是让广大车迷兴奋,因为其兼具了双门硬顶跑车的实用性及敞篷车的拉风线条,并将两款车型的特性合而为一,让消费者只需购买一款车型就能有双重享受。 第一代SLK虽然并不是第一辆采用电动硬顶设计的车型,但其却是将这种设计发扬光大、且在新车市场上获得诸多消费者肯定的成功车型。
![]()
在2004年日内瓦车展上正式发表、原厂代号R171的第二代SLK,除了承继第一代车型的电动硬顶设计之外,外形上更大胆采用由Vision SLA概念车的类似F1赛车的造型,特别是车头超大的LOGO,借鉴了类似一级方程式的鼻翼造型,在当时来说显得非常大胆时尚。与2003年推出的当家超跑SLR McLaren,在车头造型上更是有不少神似之处,让此车的外观更具性能化的风格表现。
![]()
在历经了7年的销售周期之后,第二代SLK终于功成身退,由原厂代号R172的第三代SLK正式接替,于2011年1月正式发布。 深刻雕琢的新世代风格第三代SLK在外观上与前代车型相比,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性,其大量延用了现今Mercedes-Benz旗下当家超级跑车SLS AMG的外观造型风格,特别是大型的立体式水箱护罩以及镶崁其中的大型三星LOGO设计,搭配由水箱罩延伸的引擎盖线条设计,更是显露出独有的复古特质。而头灯设计亦由前代的圆润线条,更改为具有立体线条的造型,锐角化的线条与前代车款相较之下,可说是大异其趣。
![]()
而在车侧线条设计部分,第三代SLK并未运用时下流行的高腰线钣件折线设计,来凸显车身外观的风格,反而是以车侧的叶子板散热孔为基础,沿着散热孔上方及下方线条向车门延伸,划出两道立体的线条,并在散热孔中央追加了镀铬饰条,强调外观细节的质感表现。顺着车门向后延伸的线条,则以略为拱起的线条,让视觉效果更为饱满,同时显现出双座小跑车的动感风格。
![]()
相较于车头方正且刻意雕琢的线条造型,第三代SLK在车尾的线条设计,反而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造型风格,车尾部份的设计基本上仍延续了前代车款的圆润风格,但车尾两侧的线条更显饱满许多,并刻意让两侧尾灯位置内缩,藉此创造出更为丰厚的钣金视觉效果。而尾灯面积亦较旧款车型放大不少,搭配刻意塑造出小鸭尾造型的行李箱盖造型,整体看来较旧款车型更加霸气。
![]()
此车选配的AMG跑车化套件,在外观部份包含了AMG前后保险杆及侧裙,AMG前保杆与原厂较为温润的造型有着明显差异,除了刻意强调两侧气坝的立体线条之外,中央大型化的进气栅加上与水箱罩相同的黑色蜂巢状护网设计,更是完整强化了车头的性能风格,而在保杆两侧同样安置了LED日行灯组,赋予车头科技化的视觉效果。
![]()
车侧部份的AMG侧裙则延伸了前保杆下扰流的立体造型,将折线设计延伸至车门后方,靠近后轮拱的部份,再以立体的突出造型为后保杆的线条做伏笔,而AMG后保杆的造型可说是较原厂保杆的线条设计丰富许多,不但有自侧裙延伸至保杆两侧的立体线条突起造型,保杆下缘更以雾黑涂装的类下扰流造型点缀,加上与AMG保杆造型完全契合的方型AMG排气尾管造型,大幅提升了SLK车尾的运动化风格,与原厂造型有明显的差异性。 弹指之间的敞篷风情第三代SLK延续了前两代车型的所有特色,采用了电动硬顶的设置,但为了显现出新款的改进,在电动硬顶的机械结构及造型上加以改良,主打科技进化,首度采用了Magic Control可变采光车顶。在硬顶上方的天窗内注入可透过电磁控制的分子,可透过改变分子排列来决定透光度表现,在透明模式下,阳光热能约在200W左右,而深色模式则会将热能降低至40-50W,只需透过车内按键便能轻松控制车顶的采光表现。
![]()
根据原厂的数据显示,第三代SLK搭载的双片式电动硬顶可在20秒完成动作,在时速低于7km/h时都可以操作。
![]()
另外,为了强化车辆开篷时的乘坐舒适性表现,SLK 350 BlueEfficiency更将AIRSCARF颈部暖气装置列为标准配备,即使在寒流来袭时,驾驶及乘客可以由座椅颈部吹出的暖风,享受在冬季开篷行驶的快意享受,AIRSCARF颈部暖气装置采用独立的控制旋钮,提供三段式风量设定。 第三代SLK在内饰设计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全颠覆了老款车型的设计风格,直接以当家超跑SLS AMG为设计目标,承继其多项既有的设计特色,其中包含了双环式的表造型、圆形十字栅状的出风口造型,以及利用大面积饰板包覆的音响面板,极为神似的设计特质,身处其中容易让人有置身SLS AMG的错觉。当然,若真要深究其内装设计上的差异性,仍可发现方向盘、换挡杆以及内门饰板的设计有明显的不同。此外,SLK在坐姿设定上比SLS AMG要高。
![]()
中控台采用了大面积的金属饰板一直延伸到换挡杆,置于中控台上方的Comand APS控制及显示系统,提供音响及各项行车信息的显示及控制机能。
![]()
![]()
此车所选配的AMG跑车化套件,在内装部份含括了以Nappa真皮包覆、带有换档拨片的三幅式跑车方向盘、铝质金属换挡杆、附防滑凸点的铝质门坎饰板、AMG脚踏垫及黑色内装顶篷。 其中以金属饰板点缀的三幅式跑车方向盘,拥有颇为出色的握感表现。此外为了凸显内装的性能风味,此车除了特别选配红色安全带之外,包含方向盘、换挡杆、内门饰板及座椅皆采用特别的红色缝线配置,强化车室内的细腻高级质感。
![]()
![]()
此次试驾的车款额外选配的UCI媒体连接接口及Comand APS控制及显示系统,主要在于强化车内行车信息控制系统,以及强化外接音源连接的便利性表现,Comand APS控制及显示系统整合了音响控制及行车相关信息的显示机能,并以旋钮及按键的方式进行操作,全中文化的显示则让各项机能的辨识操作更具便利性。 缸内直喷让动力表现更出色在动力系统部分则全面装备了具有缸内直喷系统的新一代发动机,入门车款SLK 200 BlueEfficiency采用1.8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引擎,SLK 350 BlueEfficiency除了排气量较上一代的SLK 300有所提升之外,也增加了缸内直喷系统,使这台发动机拥有306匹的最大马力以及369牛米的最大扭矩,与之匹配的是7G-Tronic Plus手自一体变速器。
![]()
![]()
原厂数据显示,SLK 350 BlueEfficiency仅需5.6秒就可完成0-100km/h加速,极速则使用电子限速在250km/h。此车虽然不是AMG型号,但在动力表现上也相当出色了。
![]()
![]()
以SLK的自重来说,这款3.5升V6发动机的动力已经十分充沛了,无论是起步还是行进中的加速性都令人满意,而拉高转速后的冲刺感更是显现出跑车的***感受,若是碰上了较为狭窄的弯道时,出弯时后还得较为谨慎的斟酌油门深浅,否则瞬间过大的动力输出,容易让车尾出现滑动的状况而影响了车辆出弯的动态表现,虽然循迹系统会适时的介入控制动力输出,但这一拉一扯之间,也让车辆动态的顺畅度表现受到了些许影响。 强化操控锐利表现第三代SLK配置了前后多连杆的悬挂,为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选择,除了标准的悬挂设定外,还可选配避震器及圈簧经过强化的跑车化悬挂,另外更提供了Dynamic Handling Package动态操控套件,其具备了电子控制的连续可变式阻尼、转向剎车扭矩分配功能及直效操控转向系统。 此次试驾车款在底盘部份除了特别采用AMG 17寸轮毂之外,更搭配了AMG跑车化悬挂,对于操控部份较标准车款更强调运动化的表现。
![]()
相较于老款车型偏向舒适化的悬挂设定,第三代SLK在操控上的锐利度表现,有着明显的进化,而且加装AMG跑车化套件之后,可以明显感受到悬挂对于路面的反应更为敏感,驾驶者可以更容易感受到车身动态与路面变化的差异性,搭配直效操控转向系统在过弯时降低转向辅助力道及提高齿比的特性,赋予这款车型更为敏感的转向反应,加上动力充沛的3.5升发动机的表现,让SLK 350 BlueEfficiency可提供驾驶者极为丰富的操控乐趣表现。
![]()
与老款车型稳中求快的动态表现相比之下,第三代SLK已变得较为大胆且激进,驾驶者甚至可以不断挑战底盘的操控极限,而循迹系统也不会车轮一打滑就明显介入车辆的控制,反而是由底盘操控上的强化,藉此赋予驾驶者更高的宽容度表现,让驾驶者可以藉由本身的技巧进一步的激发出车辆动态上的极限,而非一味的加以限制,这也是新一代SLK在动态表现上令人惊艳之处。 乐趣更胜以往除了外观及内装仿效老大哥SLS AMG创造出的新一代造型风格外,SLK 350 BlueEfficiency承继了老款车型的电动硬顶传统,并加入了玻璃车顶创造出更为惬意的驾车风格,不过令我们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其在操控上的进化程度,与3.5升发动机相辅相成,创造出令人想要不断挑战的操控极限,而不再是以往较为温吞而厚实的操控特质,也更能符合一辆双座小跑车的特质! |
GMT+8, 2025-5-1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