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汽车 网友原创 查看内容

中国不是落魄车企的救赎地

2011-6-11 09:21

摘要: 曾今何时,国内房地产企业流传一则笑言:“人傻,钱多,速来”。如今,房地产经过政策打压已经蛰伏,汽车业却步其后尘,成为国际车企眼中的救赎。 跨国企业如此青睐中国,天下绝不会有如此便宜的买卖。事实上,那些曾 ...
  • 曾今何时,国内房地产企业流传一则笑言:“人傻,钱多,速来”。如今,房地产经过政策打压已经蛰伏,汽车业却步其后尘,成为国际车企眼中的救赎。
  • 跨国企业如此青睐中国,天下绝不会有如此便宜的买卖。事实上,那些曾经的豪华品牌,在核心技术方面,早已是空心化了。


        一波三折的萨博汽车合资案,在给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笑料的同时,却也发人深思地提醒:为什么落魄国际汽车企业,偏偏青睐中国?


        有例为证,早在萨博之前,2009年,同样濒临倒闭的悍马品牌也来华寻求生机,无奈被国家有关部门拒绝,找不到下家的通用无奈将悍马关闭;廉颇老矣的罗孚汽车,竟然被福特拿到中国待价而沽,拆分卖给了上汽和南汽,演出了一场“一女二嫁”的闹剧。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国际车企穷途末路时,中国是最好的生路。
 曾今何时,国内房地产企业流传一则笑言:“人傻,钱多,速来”。如今,房地产经过政策打压已经蛰伏,汽车业却步其后尘,成为国际车企眼中的救赎。


       不管贱卖还是合资合作,外方都是为了在需求旺盛的中国车市分得一杯羹。究其原因,一方面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让跨国车企尝足了甜头,以至于宝马、大众这样的企业,很大比例的利润都源于中国;另一方面,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企业似乎对这些落魄贵族格外感冒,从萨博案例来看,除了上次主角华泰汽车和尘埃落定的庞大集团外,传出绯闻的还有长城汽车、青年汽车等一干国内企业。


       诚然,通过买入或者合资做老外的股东,不仅面子上是极大的风光,即使最后收购失败也算是做了一回广告。一位车业圈内人笑言: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对华泰来说,单是无偿在各大媒体上出镜,也算是省了一笔不菲的广告费。但沉下来思考,这些跨国企业如此青睐中国,绝不会有如此便宜的买卖。


       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悍马还是这次事件主角萨博,都已到了穷途末路之境。萨博不仅流动资金早已枯竭,还拖欠供应商上亿欧元货款。2010年,萨博一共只售出了3.1万辆车,品牌溢价早已退化殆尽,在曾经显赫的光环之下,萨博穷的除了一屁股债务之外,真是什么都没有了。


        萨博一贫如洗,其他已经或将被中国车企纳入的“洋夫人”们,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笔者:“通用、福特等大型汽车制造商旗下的豪华品牌与母品牌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出于资源配置的需求,豪华品牌的核心研发都由其母品牌完成,因而,就豪华品牌自身而言,其自主研发能力已经退化或者被削弱。”话说得更通俗一些,那些曾经的豪华品牌在核心技术方面,早已是空心化了。


        天下没有便宜的买卖,中国汽车莫再成为“人傻,钱多,速来”的笑柄。

义乌网

GMT+8, 2025-5-2 02: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