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汽贸拯救萨博汽车的故事又演出了新戏码。上周、发改委外资司和产业协调司召集庞大汽贸进行了沟通。庞大支付了3000万欧元购车预付款,让世爵可以暂时喘息一下。庞大汽贸董事长庞庆华即将赴瑞典考察萨博。 据媒体报道,庞庆华表示,与发改委的沟通是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各方对于将要进行的一切有着良好的理解,“相信我们能够获得相应的审批。”但是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庞庆华所说的那样。 一位出席沟通会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沟通会上很多人都认为,不管庞大买车还是入股,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应该以静制动,而不宜贸然出手。 拯救萨博需要7至9亿欧元 2010年,荷兰豪华跑车制造商世爵公司,以74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3.26亿美元的新萨博-世爵股份,从通用汽车手中收购了萨博,使萨博暂时躲过了破产的命运。但是,萨博的经营状况一直没有好转,反而拖累了世爵。今年一季度世爵亏损7900万欧元,而去年同期则是盈利696万欧元。受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一些供应商停止发货并要求付款,萨博在瑞典的工厂被迫停产。 萨博的资金链已经中断,急需一笔流动资金度过难关。庞大声称已向世爵付出3000万欧元购车款。有了这笔钱,世爵可以略微缓解一下压力,让供应商重新向萨博提供零部件,恢复生产汽车。 有分析认为,萨博要彻底摆脱困境,需要7至9亿欧元,大约相当于63.7亿至81.9亿人民币。庞大提供的3000万欧元对于萨博全面解困,只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华泰之所以不履行向世爵付款的承诺,就是参观了萨博在瑞典的工厂后,觉得风险太大,而向世爵提出不能按时付款。世爵在得不到救命钱后,立即单方面宣布中止与华泰的协议。然后庞大义无反顾地冲了上来。 通用没能救得了萨博,世爵也救不了,庞大能拿出7至9亿欧元来拯救萨博吗?既然拿不出这笔钱,那为什么不等萨博破产后再来捡便宜呢? 3000万欧元可能变成债权 为了回避政府审批,庞大与世爵签订了《汽车销售协议》,以购车预付款的名义,先行向世爵支付了3000万欧元。但是眼下世爵并没有现车。要把这些钱支付给供应商让他们提供零部件,然后再开工生产萨博品牌汽车。 一些供应商之所以停止发货,是因为萨博欠他们的货款,这3000万欧元够不够支付之前欠下的货款,还不得而知。再说那么多供应商,如果有一家供应商谈不拢拒绝供货,萨博就没法恢复生产。 即使供应商都愿意提供零部件,3000万欧元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之后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再说,即使萨博品牌汽车最后能够进口到国内,由于萨博风雨飘摇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中国消费者谁敢去买一个快要破产的品牌汽车呢?后续的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怎么保证呢?如果按每辆车1.5万欧元计算,3000万欧元也就能买两千辆车。如果萨博车在国内卖不好,后续订货就成了问题。庞大不可能不停地打预付款,为萨博输血吧? 如果有供应商拒绝供货,萨博无法恢复生产,最终的结局只有破产保护一条路。有分析认为,如果没有比庞大更有钱的买主接手,萨博很可能在1至3个月内宣布破产。到那时,庞大的3000万欧元预付款就变成成了债权,很难讨回来。 中国企业不要太浮躁 从腾中买马到仰融造车,国内一些企业这两年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的实在有些拙劣。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自以为口袋里有几个钱,做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样子。 一些国内企业在海外收购之前,既没有做深入的可行性调查,也没有向政府监管部门汇报,就急火火地先把协议签了,然后再向全世界公告。到最后不了了之,把责任往政府身上一推。腾中收购悍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腾中收购悍马本身就是一个闹剧。腾中既没有整车生产资质,也没有钱,想打着收购悍马的名义进入汽车整车生产领域,同时忽悠地方政府给地给钱。最后没有得逞。 天真的美国人把腾中当成了救星,以为腾中出手就可以保住悍马3000个工作岗位。岂知腾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腾中最后把收购悍马不成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政府,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就此怨恨中国政府。实在是可恶之极。 庞大收购世爵股份显得太过仓促,短短几天就签署了协议,哪里有时间去做可行性调查。八字还没一撇先把3000万欧元打了出去。 全然不顾风险和后果。 有分析认为,庞大刚刚上市圈了一大笔钱,钱多了烧的慌。也有分析认为庞大一直想进入整车生产领域,好不容易有了萨博这个机会,想要曲线救国,由外向内,于是乎孤注一掷,豁出去了,大不了损失几个亿。这种赌徒心理实在不像一个成熟企业所为。 腾中买马夭折的教训,庞大也应该借鉴一下。凡事都要考虑的充分一些,稳妥一些。 但愿庞大不要重蹈腾中的覆辙,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损兵又折将。 |
GMT+8, 2025-5-1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