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发生在北京和山东的两起交通事故引起了很多消费者和读者的关注。这两起事故均发生在汽车4S店的试乘试驾过程中,并且都与驾驶者违法驾驶有关。
很多关注此事的读者不禁要问,在消费者的试驾过程中,4S店是如何保证乘客安全的?试驾协议如何规定试驾者和4S店的权利义务?一旦发生事故,双方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消费者:试驾协议权责不明确
近期打算出手买车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看中了几款车型,并且都去店里进行了试驾。每家4S店在试驾前都会要求消费者出示驾照,并且进行复印留底。在整个试驾过程中都会有店里的销售顾问陪同,有些店会由店内的销售顾问驾车到指定路线后,再由消费者驾驶,销售顾问则在副驾驶座进行指导。
李先生注意到,各家4S店的试驾协议内容并不一样,有长有短,大多数都是约束驾驶者行为的条款,例如要严格按照4S店和销售顾问指定的路线驾驶,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规等。对于试驾协议内的各项内容,消费者基本没有任何更改的权利,能做的只有在后面签字。
车主尹先生告诉记者,4S店签署试驾协议,规范试驾者在试驾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是应该的,但消费者对于这份协议却只能被动签署自己的名字,甚至某些不合理的条款也只能被动接受。尹先生还有个疑惑,大多数试驾协议并没有规定陪驾的销售顾问有哪些责任,如果某些事故是由于陪驾未及时提醒或把控不力造成,这样的事故责任是否全该由消费者负责?在某些试驾过程中,陪驾销售顾问也会驾驶车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事故由谁来承担责任?
记者收集到了几家4S店的试乘试驾协议,从这些协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4S店都在协议中规定了各项严格约束驾驶者行为的条款,有比较宽泛的比如严格遵守交通规章,也有具体到驾驶者穿着的。但总体来看各家4S店的试驾协议内容不一,对于消费者试驾的规范程度也不一样,很多协议对于发生事故后的权责分配语焉不详,或者全部推给消费者,免去4S店的责任。
4S店:试驾签协议为规避风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4S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各家4S店的试驾协议基本上都是由店内自己规定,一方面是为了规范试驾者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明晰双方的责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依据。这位销售经理表示,现在到店试驾的消费者大多数都是上路不久的新手,而且在试驾时由于对车辆状况不熟悉,对车辆的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各种突发状况。销售顾问陪驾就是为了保证整个试驾过程的顺利和安全。
某4S店销售顾问于先生告诉记者,很多试驾的消费者在试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情绪,极易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和判断能力造成影响。而另外一些消费者正相反,喜欢在试驾过程中尝试各种危险动作,甚至违反交通法规,销售顾问陪驾和试驾协议的签订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同时保证在发生事故后能够承担各自的责任。
虽然4S店的初衷是为了保证整个试驾过程的安全,但试驾行为和试驾协议缺乏统一的规范,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也极易出现突发状况也极易出现双方各执一词的状况,权责不明晰也容易带来各种纠纷。
律师:双方订立的协议不能对抗第三方受害者
西安王炳森律师事务所甘军律师表示,消费者和4S店签订的格式化协议对于双方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否合法也要看协议条款的内容,不能有单方面免除某一方责任的条款,否则协议是无效的。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事故,首要的责任人是汽车驾驶者,但车主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是法律规定责无旁贷的,这里的车主当然就是4S店。但甘律师也表示,双方订立的协议是不能对抗第三方受害者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4S店的责任,在发生事故后都应该先行对第三方进行赔付,第三方的赔付要求与消费者和4S店订立的试驾协议并不构成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