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城西街道何斯路村自主引进试种的第一批“巨型稻”开镰收割,喜获丰收。 走进何斯路村“巨型稻”试验田,空气中弥散着稻香,“巨型稻”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金黄的稻穗把粗壮的稻茎压弯了腰,农民们在稻田里熟练地收割稻谷。 “巨型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植株之巨和产量之巨,记者在现场用尺子测量,显示单株巨型稻植株高达2米左右,比人高的“巨型稻”在我市属第一次见到。“巨型稻”穗长粒多,单穗最高实粒数达到500粒左右。预计“巨型稻”亩产可达900至1000公斤,较普通稻亩产增加200至300公斤。 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介绍,袁隆平曾做过一个“禾下乘凉梦”,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粒比花生米还大,他和同事就坐在那样的巨型水稻下乘凉。如今,在何斯路的土地上,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这是城西街道首次尝试种植“巨型稻”,也是我市第一个试点种植“巨型稻”的镇街。3月育秧,4月种植,试种面积达20亩。“巨型稻”优势明显,其植株高大,叶片浓绿,光合作用充分,为水稻谷粒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
GMT+8, 2025-7-2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