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倍磊生活了十四个年头,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此后,在赤岸初中三年,金华二中四年,一九六九年初从家乡应征入伍。从此戎马生涯到退休。五十多年,离家越走越远,回家次数越来越少。但这块生我养我的故土,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记忆,而且年龄越大,记忆越深越清晰。忘不了那一条街、两条溪、古老祠堂、精美厅屋、繁华商铺,还有水库、牌坊、寺庙等等。古老村镇弥漫着古色古香,积累了历史的沉淀,留下了时代的沧桑。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在上六年级时,黎明前,教室里亮起的一盏、两盏、三盏……几十盏煤油灯。 一九六一年初春,人们在饥饿中煎熬,学生常常饿着肚子上学。而这正是我们小学最后一学期,面临升初中的考试。班主任吴兆康老师,为此想了个点子,让同学在天快亮时先到学校早读一小时后回家吃早饭,再正点来上学。当时,教室在大祠堂外面的东头,因我是跟吴老师在大祠堂的教师宿舍睡的,所以我负责为最先到的同学开门。上教室早读的同学都要在黑板上按顺序写上自己的名字,先来后到一目了然。学校虽在村里,但村落很大,一千多户人家,离学校远点的也要一二十分钟的路程。学生心目中老师的话如同圣旨,个个照办。为了第一个到教室,第一个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大家争先恐后,越来越早。天还没亮,教室里己书声琅琅。于是家长只好让孩子拿着煤油灯来早读,照明小路,照亮书本。黎明前夕,寂静黑暗,我们的教室却亮起一盏盏的煤油灯。这煤油灯用墨水瓶做成,只有一根灯芯,光微弱昏黄,但一个教室几十盏,灯光点点。伴随琅琅书声,不知不觉黑暗悄然退去,曙光照亮教室,照亮一个个专注早读的脸盘、眼睛。多少年过去了,这样的情景如同一幅画、一篇诗、一首歌,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铭刻在心里。在学校、在部队,一想起教室里那盏盏煤油灯,如同看到天上星星,看到黎明曙光,有力量、有生气、有精神。 那时,没吃没喝还要这么早赶到学校,怎么会不饿呢?有一天未到凌晨五点,有一个女生来敲我们宿舍的窗户,让我开教室门,我迷迷糊糊起来问她怎么来这样早,离天亮还早着呢!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昨晚家里揭不开锅,空着肚子睡觉半夜饿醒了,以为天快亮了就来学校了,没想到一敲窗户把我们都吵醒了。她一脸歉意,有几分不安,有几分无奈,却毫无羞涩。五十多年过去,这个女同学讲这番话的神态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有不少同学早读后压根就没回家。原因很简单,回家也没任何东西吃。但就这么忍饥挨饿,全班同学坚持到毕业,坚持到升学考试,绝大多数坚持上了初中。以后日子依然艰难,有一部分因实在无粮无钱而中途辍学了。他们含泪告别教室,告别老师与同学。有的把读过的书和作业本带回家,看一次哭一次;有的每次见到我们在校同学都流露出对上学的渴望。多少年过去,他们还是惋惜年轻时失去了一次上学读书的机会。 那时,六年级学生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天未亮就走夜路,不害怕吗?当然害怕。我们少时都没少听鬼故事。黎明前,夜深人静,古宅老祠,破庙旧亭,溪桥小径,都有着许多鬼神传说,每每路过,哪个不提心吊胆?刮风下雨,路滑难行,谁不战战兢兢?但从没见过谁有家长陪送的。我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工作时,有一年负责接待新生,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由四个家人送,有人扛行李,有人拎零食,唯独他双手空空,晃晃悠悠过来报到。当时我就忍不住批评他,他却一脸无辜,一脸茫然,家长一个劲儿地为他开脱。没想到多少年过去,他来我单位工作时,已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优秀的基层干部。有次谈心,他告诉我,来军校报到第一天挨的那一顿批,让他记住了一辈子,受用一辈子。 那时,班主任一个“馊”点子、一句话,“害”得几十个小孩天不亮就到校早读,又饿又困又怕,对老师不怨吗?不怨,至少我没怨。我觉是他出于对学生负责。他没有从中得到丝毫好处,他为此要比其他老师起得早,付出更多。我们班主任吴兆康老师,是倍磊小学出了名的优秀老师,书教得好,学生管得严。从我们四年级开始,他当了我们三年班主任同时教语文,我们班的学习、纪律,尤其是语文的成绩突出,为学生日后的文科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对他又畏惧又敬重。记得有次午休时,大家都趴在座位上睡觉,有两个同桌同学争吵,弄得左右前后无法入睡,我吼了一声把他俩制止了。正巧吴老师过来听到我的吼声,把我叫出去好一顿训。当时很委屈,过后就忘了。没想到,几天后他把我叫到身边说:“那天老师训错了,对不起。”在我们心目中老师就是天,就是心中偶像,他怎么会错?顿时不知所措。但老师这一句道歉也让我记住一辈子。尤其当了领导,当自己有失误时就会坦然认错。老师都能向学生认错,首长为什么不能向部下道歉?听说他逝世有些年了,当时军务在身,没向他最后告别。也借此文向吴老师,向培育过我们的所有倍磊小学的老师说声“谢谢”!我觉得写家乡就不能忘了为我们家乡人才培养而呕心沥血的外乡人! 居在北京,离家远,回家少。但不会忘记家乡水、家乡人,不会忘记家乡的学校!因为我的人生从这里起步,我的知识在这里启蒙,我的事业从这里启航。我更不会忘记黎明前,教室那一盏盏煤油灯,它虽然光亮微弱,但闪烁着倍磊少年的强烈求知欲望,特别能吃苦、特别不畏难的坚强意志,敢于闯天下、受重任的勇气和担当。只有老祖宗传下的光荣传统在,敢闯敢拼敢担当的精气神在,倍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镇定会以其独特韵味、独特魅力,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
GMT+8, 2025-5-12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