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座城市的温度,“儿童友好”是关键词之一。 在义乌,从一首儿童友好主题曲,到专门为儿童打造的公交专线,从公共空间建设改造中越来越多的适儿化项目,到遍布城乡的妇女儿童驿站……美好而真实的“儿童友好版”义乌正在加速建设中。 义乌是“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瞄准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这一目标,我市正以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更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更为安全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权利,不断增强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立足“一米高度” 打造友好空间 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是将儿童优先理念变为可知可感友好场景的重要途径。行走在义乌,随处可见的儿童游乐设施,温暖着儿童和家长的心坎。 在江滨公园花鼓广场,节假日色彩缤纷的帐篷遍布草地,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飞舞,孩子们的笑闹声飘过义乌江。夜幕降临,桥下空间公园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开心地荡着秋千、爬滑滑梯,一幅其乐融融的亲子画卷徐徐展开。 为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城市规划适儿化研究,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设计要求、儿童友好城市适应性评估及适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规划完善建议,从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真实需求出发,立足地区功能类型和空间特点,全方位谋划儿童友好场景。如建成家门口的星级妇儿驿站72家;对各种公园绿地进行差异化适儿化改造,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在街区配置全龄段儿童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儿童游乐场地;优化公交线路,开通儿童友好公交专线…… 在义乌,儿童友好建设不仅体现于优化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也体现在服务配套上。前不久举办的稠江街道邻里节暨全龄友好生活嘉年华主题活动上,“消防安全”“反诈护卫”“垃圾分类”“友好绘画”……新颖有趣的市集摊位一字排开,儿童热情参与,现场热闹非凡。稠江街道还打造了服务近10万人的“童心丝路”儿童友好街区,不仅设计专属文化IP,还对儿童上下学接送区、学校周边斑马线、沿街围墙、公园等进行微改造,为儿童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友好环境。该街区获评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和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 到目前为止,全市第一批建设儿童友好成长空间试点单元32个,儿童友好公园提升工程获评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3年示范项目。 聆听“一米声音” 重视儿童参与 城市关爱儿童,儿童承载未来。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广泛倾听儿童声音,给孩子们搭建参与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的良好平台,构建儿童意见建议征集、交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儿童参与成果落地落实。 围绕儿童需求,我市全方位实施“童参与、童健康、童教育、童趣园、童畅行、童守护、童乐家、童游学、童牵手、童共享”等十大儿童参与项目,儿童生活场景处处可见。搭建“1+14+X”儿童观察团组织架构,在全市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妇儿驿站、家长学校等,鼓励引导儿童参与家庭、小区、社区(村)、城市等方方面面的基层单元治理体系中,变“大人的想当然”为“儿童的我参与”。 为让儿童代表发出最有效“声音”,我市开展“义童小小观察员”社会实践活动,链接多方资源,集成儿童参与效能。在首期“义童小小观察员”提升训练营上,市妇联组建了来自规划、心理、教育等领域的专家顾问和引导员团队,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一米视角看义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陪同儿童实地调研,不断延伸儿童参与广度。如今,儿童代表提出的儿童友好斑马线、儿童英语角等意见建议已转化为现实,一些合理化建议被各部门采纳实施。 为全力做好儿童参与的“后半篇”文章,我市开展了儿童友好工作专题研究,计划今年完成各领域儿童友好工作指引编制。义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努力从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成果、制度成果。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站在儿童角度审视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充分尊重和保障儿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进一步激发儿童的主人翁意识,让儿童不仅是城市一分子,更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汇聚“一米关爱” 共创美好未来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也是聚焦“一老一小”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儿童的心声,更应有全社会的行动。当前,我市加快实施“教育倍增计划”,高质量解决全市学生就学问题。在全国率先试点普惠托育,标准化设立“医、防、护”三位一体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开发“善育宝”等一批数字化应用,上线“妇幼健康列车”“儿童健康报告一件事”“儿童成长曲线自测”场景。开启“儿童友好·幸福义家”首届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公益创投,鼓励引导44支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义路童行·遇见你”“艺束光”“在义乌融入世界”“当阅读遇上戏剧”等儿童友好品牌实践项目,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聚力打造“幸福义家”品牌,我市组建“幸福义家”家校社共育联盟,成立“幸福义家”家庭教育讲师团,以“点单”方式,将家庭教育指导送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进市场。推出家庭教育“种子计划”,累计为千余位新婚夫妇、备孕夫妇、孕产妇普及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意识。持续开展“向阳花开”行动,联系爱心人士帮扶结对,给予困境儿童每人每年600~800元补助,2023年共帮扶困境儿童308人。此外,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彩虹桥”志愿者服务,打破志愿服务时空限制,参与活动360人次,往来书信305封,给困境儿童捎去精神慰藉。 儿童友好,“义”路“童”行。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我市将继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益经验,释放这座城市的善意和美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让“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义乌’”更加真实可感。 |
GMT+8, 2023-12-4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