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辰龙年。“龙”的意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据义乌市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资料显示,义乌带龙的地名有54个(不包括五龙塘、龙潭府等消失的地名)。 经过梳理,“龙”地名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以自然山水形似、神话传说而得名,但景随时迁,很多地方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如何变迁,地名都蕴含着人们对乌伤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本报特推出“乌伤寻‘龙’”系列报道,讲好义乌地名故事,以飨读者。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开篇极富神话色彩,关于龙的描述也颇耐人寻味。 据《义乌县地名志》载:“龙山,海拔373.9米,南距县城16公里,属大陈乡。因该山山峦气势雄伟,形似条龙,故名。民间约定俗成使用至今,于1981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并正式命名。” 从龙山景区的山下往上望,可以发现整座山好像一条即将腾空而起的巨龙。从大雄宝殿沿山而上,可以到达龙首处,巨大的岩石如刀削斧砍一般,就像巨大的龙头开口向东,后面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山峦,就是巨大的龙山。据《义乌地名故事》记载:“义乌北大门大陈镇红旗村境内有座山,古称灵岩山。山虽不高,却层峦叠嶂,青山如黛,时有浓雾出没其间。山头,多有灵岩突兀。山凹之中,有平地数顷,古寺一座,晨钟暮鼓,传递着梵语禅声。寺之一侧,有灵泉一泓,晶莹剔透,清甘甜,村人视之为玉液琼浆。山之腰间,有洞一穴,洞入深时百蝠来,虬龙叠叠惹风雷。如此仙迹,景仰者到此一游比比皆是,古人有诗曰:‘不是飞仙能托迹,那得世人共徘徊’。” 不过,村人上山,多不是为穿花度柳、欣赏风景,而是去山上朝拜。说来也怪,百姓岁岁祭之、年年朝拜,便是祈雨泽、祈年丰、祈人寿,无不灵验。为感其恩,百姓就把这山叫作灵岩山。 灵岩山缘何改名为龙山?有这样一个传说—— 喜好玩乐的东海龙王的幼子,趁父亲去天宫做客之际,来到这灵岩山的上空,施起法术,让方圆几十里遭受了干旱。龙王得知此事,把小龙痛打一顿,一怒之下,抽了它的龙筋,废了它的法术,还把它赶出了龙宫。但小龙只是一时使性,并非故意使坏,它忍痛来到灵岩山上空,但见赤地一片,庄稼无收,男女老少头顶炎炎烈日,燃起长长的香火,跪在地上,向天求拜,祈求降下甘霖,拯救百生。 见此情景,小龙深感懊悔。它急忙回到东海,跪在父王面前,求父王原谅它的过错,还它法术,再回灵岩山,降下云雨,将功补过。龙王念小龙生性善良,虽一时使性,做了错事,绝非冥顽之神,不可教化,于是答应了它的请求。小龙一声叩谢,一个跟斗翻身离开龙宫,一路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来到灵岩山。天空顿时乌云滚滚,炎热的太阳被浓云遮住,天仿佛越来越低,大伙还没回过神来,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人们顾不得浑身透湿,喜极而泣,泪水、雨水在脸上尽情流淌。为纪念龙王之子降雨之恩,后人就把这灵岩山改名为龙山。 在龙山上还有一座瑞安寺(又名龙山寺)。相传明初朱元璋起兵时首先败于此,躲进寺中,此时天降大雾,朱元璋躲过一劫。南京称帝后,洪武帝不忘旧德,专门下一道圣旨赐封为“瑞安寺”,并制成牌匾挂在寺内以供后人瞻仰,可惜这件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烟尘中湮没了。只有新建的大雄宝殿屹立在青山环抱之中,成为龙山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05年,瑞安寺经批准进行扩建和修复,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瑞安寺已拥有1200多平方米的大雄宝殿、600多平方米的观音殿、1200多平方米的万佛殿,以及龙王殿、功名殿等系列配套设施。今又建成天门、财神殿、祖师殿及天王殿,香烟缭绕、翠竹环抱,吸引了八方香客前来朝拜。 时光流转,如今红旗村中的老人更是将龙山视为天气预报。比如夏秋季节,只要看到龙山顶上被乌云笼罩,就知道今天要下雨了,所谓“乌云笼罩龙山后,大雨一定到场头”。又比如下冰雹的季节,无论别处如何受灾,龙山周围方圆百里之内都不会受影响,这就是龙口驱雹的故事。 大陈镇红旗村党总支副书记陈黎明介绍,在龙山发生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龙山之上还有条龙凰古道,环线5公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旗到凰升塘的必经之路。如今,大陈镇在这条古道上做足了文章,将它变成了一条集徒步、露营为一体的户外精品线,推动区域内优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龙山也将被赋予更大的历史使命。 |
GMT+8, 2024-9-17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