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管在敞篷车的历史中,早在1935年时,创意总是天马行空的Peugeot,便曾经设计出只需15秒就能完成顶篷开关的全球首款硬顶敞篷车301 Éclipse,但直到60年后,当1995年Mitsubishi推出3000GT Spider后,才又重新开启了电动硬顶敞篷车的热潮,并在1996年奔驰推出SLK、1998年Peugeot推出206 CC (Coupé-Cabriolet)后,才真正让电动硬顶敞篷车发光发热,甚至成为敞篷车市场的显学,还让过去曾经表示不会开发电动硬顶敞篷车的BMW都不得不低头,在新一代3系列敞篷车上,也都改采电动硬顶敞篷的设计。 1935年诞生的301 Éclipse,是全球第一辆电动硬顶敞篷车,而且只需15秒就能完成顶篷的开关,可惜因为敞篷结构过于复杂,且占用太多车内空间,所以仅短短上市2年。
![]()
不过,电动硬顶敞篷车虽然有着开篷速度快、不用担心顶篷被冒失鬼破坏等优点,但电动硬顶敞篷机构较重、且得占用更多行李厢及座舱空间来容纳整套开关篷结构,加上采用软顶敞篷设计,可以使车身线条更为流畅,所以软顶敞篷车在市场上,一直也拥有一群相当忠实的拥护者。 旗下车系众多的奔驰,在纯双座设定的SLK及SL上,由于不用担心后座空间,所以采用的是硬顶敞蓬,但像已停产的2+2座敞篷车、E-Class Cabriolet前身CLK Cabriolet,则是采软篷设计,以提供较充裕的室内乘坐及行李箱空间。
![]()
而在旗下车系众多的奔驰方面,则是一直维持着硬顶与软顶敞篷并存的双轨规划,例如纯双座设定的SLK及SL,由于不用担心后座空间的问题,所以便采用硬顶敞蓬设计,而像已停产的2+2座敞篷车CLK Cabriolet,则是采软篷设计,以提供较充裕的室内乘坐及行李箱空间;所以在这款E-Class家族最新敞篷车成员:E-Class Cabriolet上,在考量至少得提供基本4座配置,以及足够的行李箱空间后,原厂不仅保留了前代车款的软顶敞篷设定,也赋予了它一身优雅。 二十秒变身 轻松转换心情由于在目前奔驰的策略中,已逐步开始简化车系,以C-Class、E-Class、S-Class为核心来扩张旗下车型,所以在目前E-Class家族中,已衍生出E-Class四门房车、E-Class Coupe双门跑车、E-Class Estate五门旅行车与E-Class Cabriolet双门敞篷车。
![]()
正在进行车型简化工程的奔驰,目前旗下主力车款E-Class家族中,已衍生出四门房车、E-Class Coupe双门跑车、E-Class Estate五门旅行车与E-Class Cabriolet双门敞篷车四种车型。 而身为E-Class的最新家族成员,原厂代号A207的E-Class Cabriolet,关起篷后的外型,其实与E-Class Coupe双门跑车十分相似,除了车顶换上厚度23.5mm的黑色软篷外,其余钣件与车身细节几乎完全相同、帅气依旧;但因为车顶更改为软篷设计,所以E-Class Cabriolet的风阻系数Cd值较E-Class Coupe的0.24高,不过0.28的水准仍非常亮眼,甚至比许多硬顶跑车都来得优异。
![]()
而在与E-Class Coupe相仿的外观及车身尺码下,E-Class Cabriolet也几乎沿用了E-Class Coupe的内装配置,采标准跑房车化的独立4座设计;不过,由于车长与轴距均已较CLK Cabriolet又放大了不少,所以E-Class Cabriolet的车内空间明显较CLK Cabriolet出色,除了后座椅面较短、支撑性略嫌不够,且椅背稍嫌偏直外,坐进4名大人后,也不会太过局促,而且4张座椅的包覆性都已有上乘的水准,颇有乘坐在跑车上的味道。 E-Class Cabriolet的内装几乎沿用了E-Class Coupe的配置,采标准跑房车化的独立4座设计,而且车长与轴距均已较CLK Cabriolet又放大了不少,所以车内与行李箱空间都明显较CLK Cabriolet来得出色。
![]()
至于E-Class Cabriolet的控台设计,则是完全移植了E-Class Coupe的铺陈,不过在前座中央扶手前段内却多了几个按键,分别可控制电动软篷、电动窗全开/全关与Aircap自动扰流装置的开关。与一般敞篷车多将敞篷开关放置在显眼之处不同,E-Class Cabriolet的电动软篷开关,置放在中央扶手驾驶座侧之内,且使用触感较佳的金属材质制造,所以须掀开前段扶手才能看到里面的按键,可降低误触的发生可能,而且敞篷开关后方还有电动窗全开/全关及Aircap自动扰流装置的开关,可方便驾驶人操作。 根据原厂公布的资料显示,配置在E-Class Cabriolet上的这套电动软篷系统,每次“变身”的时间只需短短20秒,就可让乘客心情豁然开朗,且在时速40公里以内可行进间动作,所以就算行驶突中碰上偶发大雨,也不会让车内乘客淋湿。
![]()
此外,实际操作时发现,这套电动软篷机构作动时的马达声相当小,而且由于Mercedes-Benz在软篷材质上采用了特殊纤维,所以也拥有了更优异的隔音、隔热效果,因此在就算于德国Autobahn无限速公路上高速巡航,乘客也不用刻意拉高音量来交谈,大幅改善了敞篷车的隔音问题。 而且为了符合原厂“Four seasons, four passengers”的设定,原厂还特别在E-Class Cabriolet的挡风玻璃上缘装上了一套名为Aircap的自动扰流装置,可透过一片电动升降的扰流翼,搭配固定在后座头枕中央、会与Aircap同时启动的回风网,让气流由座舱上方导至车尾,可使车内乘客一年四季都可享受开篷的乐趣。
![]()
根据这两张原厂在风洞实验中的照片显示,开启Aircap自动扰流装置后,气流已明显改变,几乎完全不会吹进车室内。 试车当天,室外温度虽然仅有15度,但为了证实原厂设计理念,好奇的试车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选择开篷行驶,并开启恒温暖气空调与Aircap自动扰流装置,再搭配车上的电热座椅与第二代、可手动调整36度的Airscarf前座颈部暖气系统。
![]()
E-Class Cabriolet的Airscarf前座颈部暖气系统为改良过的第二代系统,可手动调整36度,让围绕在颈部的暖风吹起来更加舒服。 果不其然,在这样的“保护”下,驾驶人不但能从椅面及颈部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而且由于Aircap成功地将冷空气略过车顶直接导至车后,所以乘客与驾驶人不但不必担心精心吹整的发型会被强风给破坏,甚至即使以时速150公里以上的速度开篷奔驰在Autobahn上,也不会明显感受到车外的寒意,是一种笔者过去驾驶敞篷车时从未体验过的新奇感受。
![]()
|
GMT+8, 2025-5-1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