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末冬初的消防安全治理关键期,稠江街道交出了一份创新治理的亮眼答卷——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教育整改班”正在悄然改变大家对火灾事故的认知与应对方式。 稠江街道通过“以案促改”的创新模式,将事故教训转化为警示教育的生动资源,不仅让当事人实现从“犯错者”到“传播者”的转变,更织就了一张覆盖社区、联动群众的“安全共同体”防护网,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注入温情与智慧。 变“被动处罚”为“主动转化” 今年年初,稠江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专职消防队,推出“消防教育整改班”特色机制,核心在于变“被动处罚”为“主动转化”。 精准入班,强制学习。凡辖区出租房发生火灾,无论大小,房东必须进入整改班,连续8周参加每周六的集中学习。首次培训活动在稠江街道专职消防队,之后由网格员带队前往稠江派出所统一开展其他学习。 深度学习,精准整改。首次培训深度剖析事故直接原因,后续课程涵盖火灾案例警示、隐患排查要点、消防基础知识(PPT课件+音视频强化学习),直击痛点。 “课后作业”,以点带面。除参加学习培训外,每位学员需带着“任务”回归社区:通过分发资料、现身说法、口口相传等方式,向周边房东普及安全知识。 闭环管理,压实责任。稠江街道已建立“培训—整改—复查”闭环,事故责任人还需签订消防安全告知书及参与社区夜查行动。截至目前,“消防教育整改班”已培训387人次,切实做到“发生一起、培训一次、警示一批、规范一域”。 从“整改班”到“无隐患社区”创建 从开展情况来看,“消防教育整改班”的成效明显。采访中,稠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丁晓龙向记者讲了一个实例。 之前,香溪社区一位吴姓房东的出租房内,因插座短路引起明火,所幸火势很快被扑灭,他也因此成为“消防教育整改班”的一员。参加完学习培训后,他将课上所学的“防盗窗预留逃生口”知识绘声绘色地传递给其他邻居。几天后,隔壁邻居家的出租房起火,里面的两名租户正是通过逃生口在15秒内成功逃生。邻居事后感慨:“老吴一句话,救了两条命!” “以案促改,这种由当事人现身说事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是同一个村或小区的,可信度高、警示度强。”丁晓龙表示,通过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消防安全意识逐渐在邻里间扎根。不少房东开始主动排查隐患,积极配合整改,甚至还会主动咨询逃生通道设置、灭火器配置等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吹响消防安全系统治理号角 当前,稠江街道已吹响辖区建设“无重大安全隐患社区”集结号,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从“纸面”落到“地面”,从“口号”变为“行动”。根据创建要求,各社区须组建专项排查队伍,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出租屋、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排查,做到隐患位置清晰、风险等级分明、整改要求具体,并建立“隐患—台账—责任人”的闭环管理机制。稠江街道正用“消防教育整改班”这一创新支点,积极撬动全民安全意识提升,激活“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工作网络。 |
GMT+8, 2025-11-14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