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汽车 静态评测 查看内容

汽车行业发展或放缓

2011-6-22 09:20

摘要: 终端销量的下跌必然波及整个汽车产业链,钢材、橡胶等原材料领域,轮胎、变速器等零部件领域,分别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在全行业下行趋势下,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否有其他出路可以规避风险?他们有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 ...

/前景预判/

宏观调控压制需求行业整体未见转机

本次汽车产销在时隔多年后增速转负,业内担忧会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参照行业历史经验,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未转向的情况下,行业低迷还将持续。

业内担忧影响经济增长

对于本次汽车产销连续下滑,业内有不同程度的担忧。上一次发生类似情况是在3年前,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汽车销量从2008年9月起同比增长转为负数,到次年2月才得以扭转。

6月9日,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销售额在全国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10%,总产值超过4万亿,每年贡献的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13%;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产品,汽车产销出现大的异动,会给国民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行业处于低谷,是不是因为消费能力出现了问题?本周《每日经济新闻》就此联系了京沪深三地多家4S店。

在接受采访时,针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购置税等优惠政策退出、所在城市治堵限购、银行信贷缩紧这三方面被经销商提及的次数最多,但经销商们仍表示,感觉消费者购车意愿依然强烈,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看车、试驾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减少,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持观望态度的客户比重有所增加。

一些业内研究员也持相同结论。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指出,鉴于我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产业结构没有遭遇严重破坏,消费者的消费途径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动,因此在内需的增长上并没有出现问题。

宏观调控成压制消费主因

与年初不同的是,目前业内认为影响销量的主因,已由彼时的购车优惠政策退出、一线城市治堵限购等,变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李宇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时表示,近两个月汽车消费低迷是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结果:自今年2月开始,央行就不断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减少M2总量,以防止流动性过剩,导致个人信贷额大幅下降,汽车消费意愿被抑制;另外,通胀使得部分消费者消费热情减退,态度转为观望,导致了终端需求量下滑。

东北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刘立喜表示,虽然当前低迷销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对当中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预估不足。

另外,江铃汽车、星马汽车等部分商用车的经销商反馈表示,除了基建投资减弱之外,融资困难和成本过高,也让一部分客户暂缓甚至取消了购车计划。

行业目前未见转机

行业何时能走出当前困境?目前来看,业内态度整体不乐观。有整车厂表示,历史经验或许能给出一些启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行业大部分时间都是平稳增长,像本次销量持续走弱的局面出现过两次:2004年第二季度和2008年第四季度,其中后者主要由金融危机引发,好转是得益于后来国家出台的产业扶持规划,因此不具可比性。

而2004年,4月份汽车销量从3月时的54万辆急降10%,之后每月都持续下滑,一直到当年8月才有改善。李宇恒和刘立喜表示,那次行业下滑是受宏观调控负面影响所致,与本次类似。后来销量能得以回升,也是因为宏观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市场需求随之被释放出来。

可以看出,本次行业要重回增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转向相当关键,GDP何时见底、CPI何时见底是两项重要参考指标。但刘立喜认为,当前宏观调整预期仍不明确,未来几个月行业销量还将负增长。

123

义乌网

GMT+8, 2025-5-3 0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