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13岁女孩胸腔内长巨大肿瘤 浙大四院智闯禁区成功切除

2023-5-10 09:13

摘要: 5月5日,13岁女孩苗苗(化名)从浙大四院心胸外科病房顺利出院。此前,她的病情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惊:重达3kg的巨大胸腺肿瘤几乎充满胸腔,双肺被压瘪,心脏和血管被肿瘤紧紧包围。两个月前,苗苗因呼吸困难,难以平 ...

5月5日,13岁女孩苗苗(化名)从浙大四院心胸外科病房顺利出院。此前,她的病情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惊:重达3kg的巨大胸腺肿瘤几乎充满胸腔,双肺被压瘪,心脏和血管被肿瘤紧紧包围。

两个月前,苗苗因呼吸困难,难以平躺睡觉,讲话时都有明显的喘息声等一系列症状,引起了妈妈的警觉。母女俩来到浙大四院后,检查发现孩子的胸腔内竟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肿瘤最大截面21×19×5cm,足有一个排球大小,几乎填满了胸部空间,两肺都被严重压缩,甚至连心脏都因为肿瘤的占位偏离了正常位置,周边大血管也被紧密包绕其中。收治入院后,医生对其进一步实施穿刺检查,结果显示B型胸腺瘤。

浙大四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杨泽山介绍,胸腺瘤通常位于前纵隔,发病率低,只有1.3-3.2/100万,儿童胸腺瘤少见,如此巨大的胸腺瘤更是罕见。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起源于胚胎时期,随着人慢慢长大而退化。少部分人胸腺没有退化,而是发展成为生长缓慢的肿瘤,非常容易侵袭附近的组织器官。

如此巨大的肿瘤,何时偷偷在孩子的胸口安了家?孩子这么瘦弱多病,还有手术机会吗?能撑得住手术吗?一个个问题,让苗苗的父母彻夜难眠。同样难眠的还有苗苗的主管医生们。面对存在营养不良的低体重患儿、复杂罕见的病情,多家医院已经给出“无法手术”的意见,杨泽山反复组织科室团队开展讨论,又联合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预判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订周密的手术计划,为苗苗寻找生存的希望。

“术前,我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手术的操作过程。这是多年来我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梦里都在做手术。”杨泽山说,“为了苗苗的未来,这一次,大家必须放手一搏!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失败!”

4月26日,手术日如期而至。苗苗是个长相清秀的瘦弱小女孩,有着一双闪烁着点点星光的大眼睛。当麻醉医生问她在手术室会不会紧张,她摇摇头说:“不会呀!我就是好奇麻醉从哪里打进去。”带上氧气面罩,推入麻醉药物,孩子渐渐进入昏睡状态,等待她的是一场改变未来的极限挑战。

打开胸腔后,主刀的杨泽山主任医师和他的手术团队目标非常明确,第一步就是处理肿瘤的四支滋养动脉和两支回流的静脉血管。当手指抵住其中一根动脉,杨泽山当即感觉到血流涌动的冲击感:“手术既要大胆,也要冷静。解剖的层次是最关键的,术中出血,稍有不慎,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

最棘手的心脏大血管,完全藏在了肿瘤的背后,医生根本无法在手术中直视血管的位置,而肿瘤已经侵犯了部分血管周围组织,与血管粘连紧密,分离肿瘤就像拆爆一样紧张。这时,他们在脑海中建立“3D模型”,凭借丰富的经验触摸到血管位置。在没有办法直视的情况下,杨泽山只能将心脏血管轻挑在指尖剥离,用手术电刀将其消融切断,“当时我强忍着电刀直接烫到自己手指的灼痛,也必须保证安全处理这些血管。”

这一天的20号手术室格外“拥挤”,手术台被医护人员包围了一大圈,其中有来自其他科室的专家、有在临床学习的规培生,他们全程目不转睛地见证着手术一步步取得胜利。最终,患者的这个巨大胸腺瘤被完整切除。

杨泽山提醒市民,胸腺肿瘤生长缓慢,不易被发现,体积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胸腺肿瘤压迫心脏、双肺后,会产生胸闷、憋气等症状。一旦发现胸腺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反诈宣传进村入户  江东街道:从“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预防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经常运动的人 身体越健康 状态越年轻  农家厨艺大比拼 文旅融合促共富  

义乌网

GMT+8, 2024-4-26 0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