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如果考得不理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疲惫,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刘建辉解释,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失衡的正常情绪表达,家长不用太紧张。不过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就不利于心理健康,甚至还会转化为心理障碍。此类考生要懂得宣泄悲观情绪,学会积极休息。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采访中,刘建辉表示,高考后考生家长也要有个心理调整的过程,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孩子,要积极关注与鼓励,营造宽松的气氛,鼓励、允许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埋怨指责,更不能讽刺、奚落、打骂或是惩罚,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已有巨大压力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自卑情绪,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高考后如何高质量地做好“避风港”?刘建辉也分享了一些建议。 尊重孩子的报考意愿。填写志愿和专业时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不能强迫。不少大学生在家长的强迫下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整天浑浑噩噩度日,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虚度4年时光,开始焦虑抑郁。 引导孩子接触新事物。新事物可以是出去兼职打工体验生活,可以是报班培养兴趣爱好,可以是外出旅游,可以是健身撸铁,可以是宅在家撸猫看电影读经典打游戏,可以是提前学习所选大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不管任何选择,首先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其次是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一起协商。 关于手机和电脑管理。手机和电脑已经是人的“体外器官”了,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充值、用眼健康、作息规律。莫要说你眼睛近视、感冒发烧都是玩手机玩的,这些话语容易让亲子矛盾升级。 高考后2个月以保证健康的生活规律为主,家长也可以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帮孩子寻找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不管如何,家长们切记不要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的傲慢,学会尊重孩子的主观想法。你的孩子长大了,尊重他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才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在问题发生后可以得到合理解决的基础。 |
GMT+8, 2025-5-15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