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走进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探访“放下筷子就想去”的精神家园

2023-6-20 09:05

摘要: “这里的书种类很全,还有很多老版的历史书,很难得。只要没事儿,我们就会过来看看书、休闲休闲。”家住通惠门小区的楼大爷退休后,成了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常客。跟楼大爷一样,附近居民都很喜欢来文明实践 ...


“这里的书种类很全,还有很多老版的历史书,很难得。只要没事儿,我们就会过来看看书、休闲休闲。”家住通惠门小区的楼大爷退休后,成了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常客。跟楼大爷一样,附近居民都很喜欢来文明实践所参加活动,若是碰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则是格外热闹。

2020年3月,我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积1500平方米的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投入使用。一直以来,该文明实践所推行“制度化推进、品牌化运作、多元化发动、全面化融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以“义集”平台为依托,采用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为辅的方式推进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形成群众“愿意来、主动来”的生动局面,达到“立足义集,服务稠城,辐射全市”的效果,打响了“幸福亲民”的品牌和口碑。

聚人心

奏响理论宣讲主旋律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群众需求,建成了宾王大讲堂、绣湖讲堂等宣讲阵地;培育了“朝阳之音”“稠城新青年”等特色宣讲品牌;开展了“红色经典”朗诵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4月22日,通惠社区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八八战略’在身边”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员们通过新颖的话语、鲜活的讲述、潮味的传播,让“八八战略”真实可感、生动鲜活。

5月10日,“红稠直播间”开播,由律师吴晶华担任主播,带领到场居民和直播间的上千观众学习解读《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增亮点,引导广大妇女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据悉,为了让辖区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文明实践所不断壮大宣讲队伍,发挥特色宣讲队伍资源优势,深化“红稠直播间”等宣讲形式,把理论宣讲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通过基层宣讲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组织吴广秀、朱光等“五老”宣讲员进社区宣讲等活动形式,打造“阵地+品牌+主题活动”的理论宣讲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荷韵”社区学院,开设5大系列课程,更大程度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群众需求。与此同时,文明实践所制定了“1+3+5”宣讲工作机制,培训宣传骨干,打磨宣传内容,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守好“红色根脉”,投身“两个先行”,增强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

“实践所内,居民可通过扫码观看所有的宣讲视频和活动情况。”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营长”王煚介绍,“有了窗口互动,宣讲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随时随地可学。”

接地气

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社区社会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力量。

这几年,稠城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依托文明实践所实体化运作“义集”,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截至目前,已吸引22家社会组织入驻。

在“义集”,这些社会组织拥有稳定的办公场所,享受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初创的“草根”社会组织在政府支持下迅速成长和壮大。截至目前,稠城街道连续四年举办“义集”社区微治理公益创投大赛,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已促成28家团队60多个项目落地执行。

在提升社会组织整体水平的基础上,文明实践所让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街道各社区“义集”分中心,社会组织轮流定期承办“义集”,征集民需民求、汇集民意民智。在此基础上决定公益主题,并由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共同制订当期具体活动计划,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共同参与中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在地化发展和服务能力。

词林小区是典型无物业的开放式老旧小区,物业维修、老龄服务的需求突出。在实践所指导下,词林小区文明实践站成立“橙心帮”志愿服务队,提供基本物业管理、准公共服务和提档升级服务。仅去年上半年,就化解邻里纠纷及劳资纠纷80多起,开展小区志愿服务20场,让老小区焕发出新气象。

一个又一个“橙心帮”进入社区后,深入街区、小区、楼宇,紧贴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垃圾分类、文明楼道、养护照料等活动。在为辖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还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热心居民主动投身到社区治理中来,在共同参与中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在地化发展和服务能力,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力量。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眼下,稠城街道正不遗余力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向群众覆盖面拓展,打造更多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和优质项目,串点成线,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成为“百姓放下筷子就想去”的精神家园。

冒热气

汇聚志愿服务正能量

深化文明实践活动,为幸福生活“加码”。

近年来,稠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紧扣群众需求,搭建“线上+线下”两大活动平台,成立“16+N”支志愿服务队,制定34大类项目活动菜单,积极打造“义集”品牌,汇聚志愿服务正能量。

“疫情防控期间,实践所联合本地主流媒体组建了稠城义集爱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通过居民线上填单、爱心商家一对一核单、志愿者线下跑单、社区联络员上门派单的方式,为居民送达药品和母婴用品数万份。”王煚说。

“长期受到照顾的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技能回报社会。”5月10日,义乌市瞽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为上溪镇20名困境家庭母亲进行了免费推拿按摩服务。

据悉,义乌市瞽医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帮平17岁时因病致盲,在稠城街道开推拿店20多年,凭借一技之长,养活了一家四口,对此始终怀着感恩之心。这些年,他先后免费指导100余名盲人按摩、推拿,并帮助30余人就业、创业。去年5月30日,他带领辖区盲人朋友成立了义乌市首支盲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指尖传温情”“健康你我他”“匠心助残”等活动,重点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群体,足迹遍布八大镇街。

在稠城街道,如王帮平一样,由服务对象转变成“工作力量”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直以来,稠城街道积极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社会礼遇志愿者的氛围。2021年起,实践所推出“礼遇志愿者”项目,志愿者凭有效志愿服务时长,可兑换各类课程和文创产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服务优秀志愿者2000多人次,兑换产品及课程价值近8万元。

此外,为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实践所还积极推进使用“志愿浙江”小程序。相关统计表明,截至目前,稠城义集志愿服务队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966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1家,发起活动336场,累计签到22250人次,信用有效时数超174340小时。

“万国美食厨神大赛”在福田火热开擂  用美食汇聚温情 下车门社区举办首届邻里节  要始终把人民 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义乌少儿越剧票友 荣获“小金桂”称号  “黑珍珠”迎来采摘季  

义乌网

GMT+8, 2025-5-15 07: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