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网络新闻 查看内容

从“小散乱”向“集群化”转变 由“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迈进 浦江水晶串珠成链成 ...

2023-12-11 09:26

摘要: 在金华制造业版图上,浦江县占有一席之地——水晶这一传统支柱产业,占全国同类产品七成以上市场份额。作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全县水晶产业市场主体达3879家,行业从业人员4.2万人。1—9月,水晶产业产值达85亿 ...

在金华制造业版图上,浦江县占有一席之地——水晶这一传统支柱产业,占全国同类产品七成以上市场份额。作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全县水晶产业市场主体达3879家,行业从业人员4.2万人。1—9月,水晶产业产值达85亿元,同比增长43%,有望成为浦江首个百亿级传统产业。

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水晶玻璃博览会上,线上线下交易火爆。截至12月3日,累计实现销售和订单达2亿元。

近日,记者来到浦江水晶产业园,从对产业的坚守、对创新的态度、对机遇的把握等角度,与多名企业家交流,探寻浦江做大做强水晶产业的答案。

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将水晶业当成

安身立命之本

创立于2004年的东洲水晶,在浦江水晶产业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作为水晶玻璃制造加工本土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东洲水晶从纯手工加工,发展到如今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水晶饰品生产企业,正朝着“成为中国水晶行业第一品牌,成为世界水晶行业知名品牌”的目标稳步迈进。

“我这半辈子都在和水晶打交道。”温暖的午后,站在干净的厂区里,负责人王淑东聊起东洲的“前世今生”。30年前,浦江的水晶产业开始落地生根,那时王淑东还是个中学生,经常在节假日帮母亲做一些刻面加工的活计,赚钱补贴家用。1996年中专毕业后,他只在国营企业上了3个多月班,便拿着父母给的2000元钱,辞职投身水晶加工行业。

从1996年到2004年,东洲水晶都以小作坊的形势存在,王淑东雇了一些工人,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纯手工打磨水晶。从2004年开始,王淑东引进先进的设备,配备技术和管理人才,重新投资建厂,开始二次创业,公司进入到2.0版本的人工八角手切割时代。2009年,公司进入3.0数控切割时代,操作从一颗变成一排,效率大大提升。“2018年,公司升级成4.0自动化智能切割版本,如今东洲水晶的数字化智能车间,一台台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不时穿梭,查看数据,调整参数,整个车间忙中有序。 “我们的智能车间通过推行‘机器换人’,实现从手工加工到自动化加工的跨越。”对这一点,王淑东颇为自豪,“从靠手工加工做配件到智能化生产做成品,在未来的工业物联网时代,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施华洛世奇。”

坚守赢得收获。东洲水晶作为代表型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从只生产水晶配饰的传统企业扩展到饰品成品,走上了时尚之路。走进东洲水晶的展览大厅,水晶饰品琳琅满目,项链、耳环、装饰品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目前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地设立了代理商,产品成为普拉达、LV等奢侈品品牌的装饰物件, 为浦江水晶产品迈向中高端闯出一条路子。

“浦江水晶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大部分从家庭作坊起步,挣了钱继续投到制造业领域。”在水晶工艺美术大师王元成看来,这种低调务实的企业家精神,是支撑浦江水晶产业多年来“雄霸一方”的重要力量。

企业家的坚持也与整个大环境有关。在确立了将浦江打造成为水晶产业“全国标杆、全球高地”的目标定位后,浦江又提出到2027年底浦江水晶产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晶玻璃制品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

一块水晶砖成为立根之本

敏锐的商业嗅觉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11月12日,以“憧憬凯旋,致敬得胜”为主题的安踏北京王府井旗舰店全新升级开业,东方文化与欧洲风情激情碰撞的旗舰店外立面吸引了众多关注,传统的砖墙立面被玻璃砖取代,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砖与结构融为一体,打造出一套通透的水晶屋。而背后的设计者之一,正是浦江县晶湛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

以水晶定制起家的晶湛水晶,耕耘水晶行业15年,始终靠着创新赛道打天下。 负责人张剑文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超前”的故事。

2016年,张剑文在自媒体账号上关注到一篇文章;《他们在荷兰为CHANEL建了一个水晶宫》。水晶宫?让从事水晶行业多年的他立刻提起兴趣,还到荷兰当地考察,发现设计团队花了3年时间,用玻璃砖一块一块建了一个水晶屋。其中最耗时的部分就是水晶砖是一块一块人工制作的。

张剑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如果我们能够量产水晶砖,一定能够开辟一条新赛道。“他立即投入资金设备,开始生产水晶砖,与建筑事务所合作,成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贸公司,开始一块玻璃的艺术之旅。看似巧合,其实是对机会的判断和把握。

“CHANE的水晶宫建造用了3年,而建安踏的水晶屋我只用了3个月。”张剑文近些年还设计参与成都LV水晶门、太原的啤酒博物馆以及希尔顿酒店、上海中心G酒店等项目建设合作。一块原本在童话里的水晶砖头就这样成为张剑文抢占市场的机遇。

创新土壤并非与生俱来。和张剑文一样,很多企业从代工起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们形成共识,只有向上看,提品质,积极拥抱创新,才有更宽道路。浦江县奥尔特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就通过技术革新,将最传统的灯饰球走出了自己的品牌化之路。“我们的灯饰球穿孔技术是全国独一家的,品质大幅提升后,订单供不应求。”董事长赵仕浒说。

创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浦江最需要的是设计人才!“王元成认为,将水晶产业从工艺品提升到艺术品,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浦江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成立浙江农林大学浦江水晶产业研究院,围绕水晶改性、水晶时尚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服务,两年间研究团队调研走访企业163家,累计服务738人次。目前已收集、整理并归档相关文件共计23056份,其中梳理出体制机制创新类121份、创新能力指数类1589份、服务能力指数类103份、特色亮点工作类36份,希望走出一条摆脱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品质、拓展产品领域、打造企业品牌的道路。

携手打造无限“晶”彩

双向奔赴的热爱

水晶产业作为浦江县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是该县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但也曾是污染之源、环境之“殇”。在“五水共治”之后,仅用三年半时间,全县水晶企业(含家庭作坊)由2.2万家骤减至526家。

在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这群企业家与浦江水晶同生同长,爱水晶产业爱得深沉,对水晶产业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信心。

在水晶工艺品行业取得卓越成就的王元成如今虽已退休,但仍会经常穿梭于园区中,看看产品,指点指点。此外,他还将花了毕生精力创作、价值不菲的几十件精品捐赠给浦江水晶展览馆,供各方游客观赏。2021年,他又向中国水晶工艺博物馆捐出了全部的收藏精品,供大家鉴赏、学习。通过博物馆以古鉴今的理念,激发一代又一代浦江“水晶人”开拓进取,推陈出新,更好地促进中国水晶玻璃产业的整体发展。

一直以来,浦江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水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政策倾斜和资源要素保障力度,深入实施“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三大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水晶产业从“小散乱”向“集群化”转变,由“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迈进,逐渐形成了具有浦江特色的现代化水晶产业体系。

聚力科技创新,全面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改造,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前后完成23家水晶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水晶产业类的国家级高新企业2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1—9月,全县水晶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2.3%,水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5.6%,水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浦江水晶产业经历了“五水共治”的涅槃重生和转型升级的艰难求索,最终孕育出成功的果实。有企业家们对水晶的产业坚守,有政府对于水晶产业的引领,稳扎稳打、把准风向、找对风口、御风而行,相信浦江水晶产业必定能创造无限“晶”彩的未来。

不良体态正悄悄损害你的健康  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室在鸡鸣山社区成立  喜迎宾朋 共襄盛会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平安建设为群众幸福“加码”  义亭镇开展“四大行动”构筑基层治理“平安堡垒”  

义乌网

GMT+8, 2025-5-1 2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