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工作人员,行程1538公里,终于将人安全护送返乡。”昨天,说起护送流浪汉刘某返乡的经历,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王谙表示,这是义乌多方联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又一成功案例。 2月16日,流浪人员刘某昏倒在义乌街头,有路人见状拨打120急救电话。经医院急救室医生检查,发现是因为突发“脑梗死”。因无法确认个人信息,医生遂向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咨询。在接到医院求助电话后,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医院甄别查看。 据参与抢救的一名医生介绍,幸亏送医及时,不然会危及生命。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经过甄别,确定刘某属救助对象,于是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就医绿色通道开展无助病人救治工作,另一方面与公安部门配合,对刘某开展寻亲工作,为其核实身份信息并做好询问影像记录。同时,进行人像采集、指纹采集、指纹录入等身份信息排查。 经过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和公安机关仔细排查得知,刘某是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辅镇人,今年53岁,是当地低保户,未婚,有一个兄弟但因性格不合多年无来往。3年前,他离家出走。 刘某在医院治疗期间,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积极与陕西省汉中市救助站、汉台区救助站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协商,待刘某病情稳定后再派专人护送返乡。 “刘某在医院住了两个月,我们多次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医院探望,详细了解医院治疗和用药方案,跟进掌握刘某康复情况。”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副主任李琴说,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医护下,刘某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4月17日,他的各方面指标正常,达到出院标准。 为将刘某安全护送返乡,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又联合义乌市中心医院,根据属救助对象的无助病人护送返乡处置流程及医疗部门120救护车护送机制,多方联动开展相关工作。从义乌到陕西,由医生、驾驶员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组成5人护送小组。 “感谢义乌政府和人民啊!帮助我们把低保户老刘送回来,你们都不知道村里为了找他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真的由衷感谢!”看到刘某平安回到家,汉中市汉台区救助站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 “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困我有所帮。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助力临时遇困群众安全返乡,这不仅是救助工作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主任陈洪军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做好街面巡查、站内照料、精准寻亲、送医救治、长效安置、源头治理等常规工作,确保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为推动义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救助力量。 |
GMT+8, 2025-5-3 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