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壮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精神也要跟上!”吃过晚饭,家住稠江街道金村的金大爷和老伴来到村广场,和村民共同观看露天公益电影,“每年的端午、中秋和重阳节,还能收到米、油等物品,大家都夸村里福利好。”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不光节日有礼品,金村为每个村民都交了意外保险,为适龄妇女办理“两癌”保险,而且每隔两年还会发放分红。“能够拿出这样一笔钱,是丰厚的集体经济收入带来的底气,今年上半年,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万元。”金村党委书记陈益飞高兴地说。 金村只是稠江街道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上半年,稠江街道已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收入超百万”的目标。地处城市副中心,不吃山水“文旅饭”的稠江街道,何以因地制宜实现村强民富? 以挖潜起笔 撬动多元经济增收 挖掘潜力,让“闲地”变“富土”,是稠江街道的“增收密码”之一。 在五洲大道路边、靠近五洲汽车城,一处停车场颇为醒目,一辆辆汽车有序停在车位上。此前,这里还是一块闲置多年的空地。去年,在稠江街道的引导下,将此建设用地进行招租,被一企业租用后建造成为智慧停车场,为周边市民出行停车带来了方便,也为村经济多了一个增收渠道。 陈益飞介绍,除了新建停车场,金厦墙体材料厂、千亩枣园、村公共用房等租金同样可观,都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并用来反哺村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离金村仅8分钟车程的春联村,同样通过挖掘闲置土地潜力,为村里的产业振兴增添新载体。“前不久,我们与省干果细分领域的一家龙头企业签订了意向入驻协议,村民就业就不用愁了!”春联村党支部书记陈英明难掩兴奋。 据了解,春联村共有5个自然村,其中东城、山铺等自然村于2019年与喻宅村一起参加了新社区集聚建设,之后两个自然村的原址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决定对外招租。目前村里30亩闲置建设用地将用于建设经营性停车场,能为村集体带来80余万元的收入,而不久后,干果企业的入驻还能解决超600人的就业问题。”面对未来发展,陈英明充满信心。 空地多、耕地少、零工业……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稠江街道辖区内多数农村的资源禀赋条件并不理想。看着消薄目标,早在年初,负责这项工作的街道干部心里就有了决定:要发展,首先要摸清各村的“家底”。摸清各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和集体经济“家底”后,干部们一个村一个村分析、研究,理思路、挖潜力、定策略……目标明确后,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推进,为集体经济增收找到突破口。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带来的村集体收入已达到183.78万元。 以优势运笔 走出个性化振兴之路 千村千策,方能各美其美、相互辉映。稠江街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个性化发展,推动“村村有项目、村村能造血”,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清晨5点刚过,江湾集市便已人声鼎沸,叫卖声、谈价声、车流人流的穿行声不绝于耳,待骄阳逐渐升高,早市才慢慢降下温。就是这短短两三个小时,江湾集市的人流量超2万人次。 而在此前,集市摊主发出的抱怨曾一度困扰着村干部。“集市早年间是自发形成,多位摊主反映,集市内部‘冷热不均’,赶集的体验感不佳。后经街道与村两委对集市进行规整,科学规划了摊位、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使得环境与配套有了质的提升,还给村里每年增加了约80万元的收益。”江湾村党委书记王洪历颇为感慨:“今年3年租期已满,计划重新招投标,预计集市摊位费将创新高。” 江湾村的一系列变化,得益于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更源于稠江街道为激活村集体经济所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江湾集市是义乌城区目前剩下的“独苗”,也是江湾村的优势所在。为此,稠江街道除了积极推进集市改造升级外,还同步谋划江湾综合市场建设,下步还将让集市浓浓的烟火气成为一条宝贵的“共富纽带”,带动周边村庄出圈出彩,实现“一村带一片、同奔共富路”的共荣景象。 近年来,我市城市有机更新进入了集中交付期,对建筑垃圾进行科学管理势在必行。稠江辖区闲置的建设用地,能够有力承载全市的建筑垃圾堆放需求,还能以疏代堵有效缓解偷倒乱倒背后的执法压力。为此,稠江街道通过地理优势打造了两处建筑垃圾临时堆场,一处位于富港大道旁,另一处在江湾嘉园区块,目前两处建筑垃圾临时堆场为江湾等村带来超70万元的年经营性收入。 借力区位优势,在快云驿小镇附近村建设仓库用于物流仓储,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让闲置空地得以利用,在犁头山等村打造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多年来让羊角山等村增收超80万元……如今,稠江街道执好规划之笔,围绕“一村一策”制定共富方案,通过发展产业、合作开发、整治增效等方式做好增收文章,新乡村、新面貌、新生活的魅力画卷已徐徐展开。 以共富落笔 通过强村公司精准“输血” 独行难,众行远。在乡村振兴路上,如何让经济落后村在短时间内“无中生有”?稠江街道不少村子土地资源、产业资源有限,这无疑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在实现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基础上,招引更多提升村民获得感的好项目至关重要。 今年,在推动“村村有项目、村村能造血”的同时,稠江街道还推行了“整乡抱团”,成立了强村文化有限公司,凝聚以“强村公司”为牵引、各村集体共富裕的强劲合力,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自强村公司成立以来,稠江街道打破以往各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向内挖掘资源,向外拓展渠道,以“直接经营、资源盘活、服务创收、合作运营”等方式实现收益。目前,强村公司从最初的1个投资项目,到如今已投资包括仓储用房、产业用房、工业垃圾分拣中心等在内的9个项目,成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培育乡村业态、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累计为村集体投资主体带去收益超1000万元。 “通过综合治理,村里的账目清了、关系顺了,还有强村公司带来的分红,使得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我们村干部为群众办事更有信心、有底气!”面对记者,崇山村书记无论说话还是精神头,都特别带劲。 崇山村位于义乌江边,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兴旺发达,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却单一。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创收,曾经是摆在村子面前的难题。如今,强村公司的推行,让崇山村从“单兵作战”变成“联合出战”,有了更多底气和力量补齐发展短板。 在稠江,尝到强村公司带来甜头的村还有很多。今年上半年,稠江有15个村参与了强村公司的投资建设,仅二季度就为柯村、红联村等6个村集体分红超320万元。“针对个别村区位优势不明显、收入单一的情况,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帮其寻找项目、资金支持,拓展多方向发展路径。”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
GMT+8, 2025-5-9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