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春和万象在义乌

2025-2-28 08:48

摘要: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随着大地回春,气温渐渐回暖,万物开始复苏,美好的兆头洋溢在每个角落!在自然界中,“春和万象”体现在春天的各种景色和气息里。世间万物都迎来了崭新的面貌,树木吐露出新芽,梅花、兰花 ...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随着大地回春,气温渐渐回暖,万物开始复苏,美好的兆头洋溢在每个角落!在自然界中,“春和万象”体现在春天的各种景色和气息里。世间万物都迎来了崭新的面貌,树木吐露出新芽,梅花、兰花、油菜花等相继开放,形成了一片片美丽的花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鸟儿在枝头歌唱,小动物们也开始活跃起来,伸手就能触摸到温柔的风,一切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春暖花开”,便是形容这种景象带给人们的愉悦心情,“春和万象”代表了世间万物的各种新表现、新变化。历代文人几乎用尽了各种美好诗句来赞美春天、吟诗春天。义乌古代的先贤们也是如此,宋代的喻良能、徐侨,元代的黄溍,元末明初的金涓,清朝的陈建等,都用生花的妙笔和才情,将洒脱的精神风貌熔铸于字里行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展现出义乌山河之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广为流传的诗句,或婉约柔美,或豪放洒脱,无不令人陶醉其中,感受春天的无穷魅力。

在诗人的心目中,“春和万象”又是一种精神的觉醒、寄托和振奋,它代表着生机、希望、梦想和新的开始。怀揣着对新春的憧憬与期待,让我们循着古诗的墨香走进春天,行走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感受古代先贤笔下的春天和独特情怀。让我们在先贤们的春日诗意中,寻找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盎然春意,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与感动。

黄鸟啼晴,春景参差百绪生

春天象征着生发、成长。近日在江滨行走,忽然发现江堤上的杨柳枯枝已冒出了米粒大的芽苞,公园内的梅花再度站在了枝头,田野中的菜花、杏花、李花次第开放……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对于古代文人而言,初春是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他们常借初春之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他们对初春的热爱和深情表白,其中有贺知章笔下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居易的“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王安石则借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在最美的春天,邂逅最美的诗句。常言道,春天的阳光是明媚的,春天的阳光是柔软的,春天的阳光是温暖的。这个被平仄浸润着的初春,这一首首古诗写尽了人间春色,句句意境优美。邑庠生陈建曾赋有《春晴》诗一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其诗云:“一天云散日光清,春景参差百绪生。黄鸟啼晴杨柳晚,烟横前浦有人行。”

陈建,字紫侯,晚清时曾受聘于大陈梓林学堂,以教书终其生,著有诗集《消愁草》等。他的《春晴》一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明媚春日场景,传递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看,在这初春时节,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一尘不染,像是刚刚被洗刷过一样纯净清澈,大自然已是万物萌发,生机盎然一片。在晴朗的天气里,黄雀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它们欢快地歌唱着,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晚风轻拂,杨柳轻舞着嫩绿的枝条,如身姿婀娜的仙子,美景尽在眼前。轻烟薄雾在水滨缭绕,如梦如幻,行人寻芳其中,春回大地的新气象扑面而来。

初春的景物有着一种朦胧美,饱含着初春的含蓄与期待。柳树在初春时节,最早开始发芽,从最初的只露出一点淡黄色,再慢慢地变成黄绿色的小突起,最后化作了绿色的嫩芽。等这些嫩芽展开后,柳枝便展现出绿意盎然的一面,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微风中摆动着绿色的裙‌。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柳树,陈建在此诗中以青烟、垂柳和黄鸟为元素,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初春美景。春风轻拂,枝条摇曳,树木开始萌发新芽,涌动着春之气息,伴随着鸟的欢唱,铺展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独傲严寒,唯有梅花报春早

春天是花卉的狂欢节,迎春花、腊梅、二月兰等,就像一个个急性子的小信使,以其绚烂的姿态宣告着寒冬的结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它们用美丽装点世界,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温馨。

乱花渐欲迷人眼。梅花品种多、寿命长,其花形美丽而不妖冶,花味清韵且又芳香,花期为冬末早春,称得上是独步早春的“花中之魁”,也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金涓,字德原,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咏水歌山,传道授业。他曾赋有《探梅》诗一首。其诗云:“乘兴扶藜过石桥,地平不觉万山高。庭前一树梅花白,疑是春阴雪未消。”

此诗用平淡直白的笔法,描写了诗人在早春满怀兴致前往梅山探梅的趣事。他也是在努力寻找心中的那一抹芬芳啊!诗人在诗中写道:我趁着高昂的兴致,拄着拐杖走过了那座石桥,去探寻梅花的芳魂。一路上,发现原本高耸入云的山峦,在眼前突然变得平坦起来,仿佛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了。看见漫山的梅花在悄然盛放,就像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你瞧,庭前那一树梅花凌寒早开,还误以为是一片还未融化的白雪呢!

诗人在描写“探梅”的经过时,可谓情景交融,特别是在诗的最后,一个“疑”字更是传神,用惊叹的口吻,写出了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表现出眼前早梅的姿态,看到了梅花坚强的品格,梅花那种冰清玉洁、不哗众取宠的形象油然浮现,从而让诗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人们喜爱梅花,不仅喜爱它的香姿,更欣赏它的品格。它迎霜斗雪,在冰封大地的酷寒中绽放出秀丽的花朵,给世界带来生机,给人们以鼓舞。在宋代,文人常以花卉为题材来抒发情感,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喻良能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写有多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作。在《乙未咏梅》一诗中,他通过赞美梅花的清雅高洁,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诗云:“疏枝倚竹更临池,一饷清寒瘦雪肌。恰似玉儿初识面,朱唇苏颊总相宜。”

诗人以托物起兴、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与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敬仰。这不仅是一首咏梅的精品佳作,更是一曲对美的赞歌。你看,那稀疏的梅枝斜倚着翠竹临池绽放。在经历了短暂的清寒后,那缀满繁密花朵的疏枝,显得更加舒展而消瘦;那凌寒绽放的花朵,则拥有着雪一般洁白的肌肤。它们如初次见面的“霜雪美人”,清冷淡雅,晶莹剔透。那朱红的嘴唇配上那细嫩的脸颊,无论怎么看都是那么相宜,楚楚动人。

凌霜傲雪,迎春腊梅香更烈

在咏梅诗中,梅花与雪经常同框,这种历经了寒彻骨的“雪梅诗”也最为动人。虽然梅花柔嫩的花瓣遇结冰会消亡,它却敢于在严寒中绽放,凌霜傲雪。不过,腊梅甚至比梅花更耐寒,它常常在最冷的冬季开放。因腊梅竞放在百花争开之先,故也称早梅;又因它在入冬时初放,又称冬梅,宋代的《西溪丛语》则称腊梅为寒客。宋代诗人徐侨写过《西轩腊梅》诗一首,流露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浪漫情怀。其诗云:“花开何太晚,赖尔张檐楹。春后几多日,枝头三四英。人嫌芳意懒,我爱澹标清。恰好来深夜,移床对月明。”

腊梅与梅花虽然名字相似,且都在冬季至早春开花,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在文化象征上,梅花象征坚强、不屈不挠和希望,被誉为“四君子”之一;腊梅因寒冬绽放,象征坚韧、孤傲、高洁。心态不同,情趣各异,徐侨爱腊梅的清香,和宋代诗人林逋所欣赏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同小异,甚至不相伯仲。

以花喻人,表达了诗人与腊梅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西轩的腊梅为何开得如此之晚,在春后多日才开出为数不多的花朵?因为在诗人看来,西轩的腊梅花朵虽小而少,却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在寒冬中脱颖而出,其开花之坚,已足够装点庭院了。也许有人会嫌弃这种单薄的“芳意”不够浓烈,但诗人却独欣赏这种深幽淡雅的性格。夜深时分,花儿就睡在月光下。诗人便移床至窗前,借着月亮的光芒,静静地观赏着美丽的花朵在月光下娇羞绽放。

晓风吹暖,花草湖光皆美色

花月正春风,美好如约来。早春二月,尽管春寒料峭,但已挡不住春花绽放的热情。对于春花来说,一点点的寒意又算得了什么?每当春风拂过,那油菜花海已泛起了层层金波,在菜花的清香中夹杂着梅花、李花的香味,连空气里都飘满了甜甜的味道,每一朵小花都像跳跃的音符,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乐章。

花儿纷纷绽放,蝴蝶和燕儿也忙碌了起来,世间生机勃发。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春日,元末明初诗人金涓独步在春暖的诗境里,赋有《春晴》诗一首,深情地赞颂了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其诗云:“晓风吹暖破阴云,草色湖光转绿痕。试看海棠枝上月,定将花影到重门。”

在诗人的眼中,春天一来,轻拂的晨风即冲破了阴云,带来了丝丝暖意,也带来了盎然的春意。明媚的春光映照在湖面上,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岸上的草色也由浅变深,从枯黄变为嫩绿,仿佛在地面留下了绿色的痕迹。入夜时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盛开的海棠花,它与皓月相映生辉。银色的月光洒落在海棠上,花影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婆娑在那层层房门间。

海棠花被誉为“国艳”,花季通常集中在春夏之间,但龙形海棠约在二月中下旬即绽放了,所以又被称为“报春海棠”。诗人用笔灵动,对满树的海棠花没有直接去描写,而是通过月光下的重重花影,委婉地描绘出了花儿的繁盛,勾勒出一幅朦胧月光下花影在轻风中摇曳生姿的淡雅写意画,也为庭院增添了几分恬静与优雅。

早花海棠在暖暖的春风中悄然展颜,玉兰花跟海棠形影不离,花大色艳且芳香,两者都是非常优美娇艳的花朵,各具风情、各有千秋。在赤岸镇杨盆村,有一棵约有280年树龄的白玉兰,其树冠直径8米,高达9.7米,近些年在一月底至二月中旬开出洁白如云的花朵。它巨大的树冠在头顶绵延,花瓣望向四方,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春日郊行,繁花与思绪共舞

春天百卉萌动,万物复苏,一派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景象。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格外偏爱春天,他们尽情地赞春、赏春、伤春、叹春,谱写出了一首首春之赞歌。这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深情约定,更是对生命美好的执着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

黄溍是元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文采斐然、意蕴深远而著称。他写有《春日郊行杂兴》诗三首,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借春日景色抒发内心情感,在诗里行间感知春天的韵味与温度,以及诗人对春日的情怀。其一云:“高兴真谁共,佳辰只屡经。天清风细细,花远树冥冥。胜事今非昔,狂歌醉欲醒。终南飞鸟外,一发向来青。”

此诗起笔遒劲,形象传神: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诗人怀着喜悦之情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却似乎找不到一个能与之分享的人。纵然春光无限,花团锦簇,但所有良辰美景举世无双,又怎能长久拥有?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天是如此清澈透明,春天的风温暖而和煦、细腻且温柔。远处繁花似锦,与那高大茂密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一切都是如此的纯粹和美好啊!好事层出不穷,已是今非昔比,真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此时此刻,应当忘却世俗的束缚,纵情放歌一曲,尽情释放自我,让自己处于一种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的状态。那高耸入云的终南山,令飞鸟都不能逾越,远处山峦叠翠,放眼所至,一片绿意盎然。

春天,就这样以它独特的方式,悄然无声地改变着世界,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份美好之中。


染布艺术实验课堂开启  盘溪社区举行开笔礼活动  第37届义乌市直机关篮球赛甲组比赛收官  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社区  正式开赛 后宅街道“村BA”持续18天  

义乌网

GMT+8, 2025-8-23 0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