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一批骨料都要人工来检测试验配比,工作量很大。如果开发一个兼容的新系统,能对此进行监管或者预警,精准度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不少……”2月28日上午,在义乌浩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浩盛新材料”)5G数字化车间内,总经理林仁龙和工程师又在进行新一轮“头脑风暴”。刚从江苏等地同行业智能化企业考察学习归来,他取回了不少“真经”,正踌躇满志推动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 “浩盛新材料”成立已有2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沥青混凝土材料生产与施工的企业。2020年下半年落户上溪后,企业花费重金引进瑞士进口的沥青搅拌站,以及国内一流的先进配套设备。相比传统沥青搅拌站,进口的沥青搅拌站不仅节约土地50%、节省人力资源30%,还能减少危废气体排放量50%、减少粉尘无序排放量80%。 凭借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浩盛新材料”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市场拓展的全面突破。采访中,林仁龙打开了一款手机App“拌合记录”,动动手指,每天进料、出货的精准数值以及交易时间、交易对象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一批产品都可以追根溯源。“这些后台的数据都是设备自动采集、实时上传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他指着记录介绍,“我们每一项流程都是严格落实建站的标准和要求,真正做到了采购渠道、流程正规化和生产全过程智能化。这些也是我们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坚实基础。” 据了解,随着义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市沥青行业的从业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专业团队从原来的5个上升到10个,从业人员由原来的约300人提升到目前的600人左右,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行业内以及主管部门的评价中,“浩盛新材料”的混合料产品无论在品质、寿命周期,还是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享有盛誉。优质产品不但为企业赢得了好口碑,也拓展了新销路。 每天凌晨3点30分,天还没有亮,瑞士进口的沥青搅拌站设备就开始调试,并保持恒温。“有料就做,有订单就生产,大小单通吃,高要求的急活都能干。”“浩盛新材料”销售负责人介绍,“凭借这些优势,去年,我们稳定家门口的订单,还积极开拓了义乌市域及周边地区的市场。”让这名负责人印象深刻的是,邻市一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沥青企业,因老旧设备能耗太大,索性直接采购“浩盛新材料”的产品,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分销,从而成为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希望在义乌市场上,能够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多方位服务义乌市场主体客户,立足自我突破,自我提升。”林仁龙殷切地说。 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提速。截至今年2月底,“浩盛新材料”销售额近5000万元,正干劲十足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下一阶段,林仁龙表示,将继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数字化水平,积极构建全链条智能化,从而推动人工和能耗再降本,优化产品质量,研发新型产品,继续稳订单拓增量。 |
GMT+8, 2025-5-1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