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50万江西人在义乌有了“娘家” “赣乡帮帮团”巧解治理千千结

2025-8-20 12:15

摘要: 来自江西的务工者小李与房东因押金退还问题僵持不下。就在冲突升级之际,几位操着亲切乡音的“赣乡帮帮团”成员闻讯赶来。他们用方言沟通,耐心调解,不到两小时便促成双方握手言欢。“听到家乡话,心里就觉得踏实。 ...


来自江西的务工者小李与房东因押金退还问题僵持不下。就在冲突升级之际,几位操着亲切乡音的“赣乡帮帮团”成员闻讯赶来。他们用方言沟通,耐心调解,不到两小时便促成双方握手言欢。“听到家乡话,心里就觉得踏实。”小李感慨道。

在稠江街道,类似充满烟火气的治理场景并不鲜见。今年6月中旬,义乌江西商会创新性地在稠江街道成立了“赣乡帮帮团”,旗帜鲜明地提出:“给政府搭把手,为老乡解忧愁,做守护在身旁的‘娘家人’”。7月上旬,一个温暖的“江西之家”又在稠江街道香溪社区的龙回居落地生根。再加上“赣乡帮帮团”的同期入驻,两者共同构成了50万在义江西人情感依托与问题化解的坚实平台,巧解治理千千结。

乡情铺就治理新路

8月18日上午,记者在稠江街道宣传线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香溪社区龙回文化广场二楼。“欢迎老乡没事来坐坐,有事找我帮帮”“走进来,坐下来,讲出来,办好来”,只见门口不仅立着身穿红马甲的人形引导牌,一旁还有红底白字的展板,甚是醒目。

“把‘家’安在老乡最集中的地方,才能第一时间响应需求、化解矛盾、提供服务。”性格爽朗、谈吐不俗的周立新既是义乌江西商会监事长,也是“赣乡帮帮团”团长。在义乌闯荡的30多年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

“儿子在这边娶妻生子,早已买房、落户,是新义乌人了。”“义乌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好,义乌人诚信、包容。这些年,我从老家陆续带了500多人来义乌创业,现在他们基本上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聊起这些,周立新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在义乌,活跃着不少像周立新一样事业有成、热心公益的江西人。他们中有生意人,有律师,也有教师,等等。大家虽从事不同的行业,但都有一腔“反哺第二故乡、不忘江西老乡”的赤诚。目前,他们当中有26人已成为义乌“赣乡帮帮团”的骨干成员,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不同方式为老乡答疑解惑。

“据相关统计,目前有8000多名江西老乡在龙回及周边区域谋生,这里也是江西老乡在义乌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再加上稠江街道、公安部门以及香溪社区的大力支持,提供场地等方面的便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把‘家’安在这里,通过‘娘家人’织网,用乡情铺就治理新路。”周立新表示,只要老乡有难处,他们就会尽力帮助。

打造治理末梢的温暖阵地

“江西之家”在龙回居挂牌成立,标志着服务从流动的“帮帮团”走向了有形的实体阵地。这个“家”,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乡情凝聚、服务下沉、治理创新的枢纽。

“成立至今,每天下午1点到晚上8点,办公室都确保有人当班,对外公布的热线固话和热线手机全天候在线”“除了热线电话外,我们还通过派出所派单、‘江西商会’公众号等渠道收集需要帮忙的信息”“专门制作了200份车贴,希望吸引更多在义老乡的关注”……从现场了解到的信息里不难发现,义乌“赣乡帮帮团”已逐步实现了服务的常态化与便捷化:法律咨询定期坐班,矛盾纠纷即时响应,乡音乡情活动定期举行,政策信息及时传递。

鹰潭老乡包某平因办理某证件,需二手房东提供出租房房产证,因对方无法提供,双方产生纠纷,求助“帮帮团”后得到有效解决;上饶籍一对年轻夫妻因感情不和,女方要求离婚,男方不同意且准备做出过激行为,后来在“帮帮团”成员的介入劝导下,最终双方和平分手……翻开“江西之家”《老乡接待记录本》的服务台账,写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帮帮团’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一旁的稠江派出所民警龚航有感而发。

作为多元共治的“稠江探索”,“江西之家”+“赣乡帮帮团”成为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义乌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创新载体。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通过打造治理末梢的温暖阵地,让治理力量真正沉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帮助他们更快、更准地感知风险隐患和群体诉求,提升源头治理能力。此举也证明了在人口大流动时代,植根本土、联结乡情、赋能自治,是一条通往善治的“温暖通途”。


正式开赛 后宅街道“村BA”持续18天  50万江西人在义乌有了“娘家” “赣乡帮帮团”巧解治理千千结  义乌入境游热度攀升 外商经商购物两相宜  绘本润童心 书香伴盛暑  “小小解说员” 讲述城市文脉  

义乌网

GMT+8, 2025-8-20 15: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