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1.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金华1.9个和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7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889.6亿元,同比增长7.9%。 回望上半年,我市立足新的节点、新的跑道、新的层面,坚定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的重大使命,全面浓厚“四比四拼”氛围,有力推动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破题起势、亮点纷呈,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进向好。 稳进:经济底盘稳固 增速领跑显韧性 从GDP指标看,上半年我市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市、区)第七,增速稳居金华县(市、区)第一,全省“十七强”县(市、区)第一,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和稳定性。 盛夏时节,义乌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其辅助活动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3%;畜牧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10.3%。蔬菜收获11.6万吨,同比增长1.1%;生猪出栏12.9万头,同比增长13.5%;家禽出栏537.0万只,同比增长2.4%。 工业经济作为义乌发展的“压舱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5.0%。 这种“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正是义乌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民生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44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0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82元,同比增长6.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拓新:投资动能强劲 业态升级开新局 在上半年的成绩单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比一季度加快6.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以59.8%的惊人增速领跑各领域,民间投资14.5%的稳健增长,共同勾勒出市场信心持续回暖的图景。全市各重点项目围绕关键节点按期高质量推进,形成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格局。 眼下,全球数贸中心炙手可热。这个集“新贸易、新市场、新地标”于一体的项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涵盖市场、商务写字楼、商业街区、公寓和数字大脑五大功能板块。第六代市场的建设,或将重新定义全球小商品贸易的商业模式。 截至6月末,全市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21.6万户,同比增长10.2%,占全省在册经营主体的10.8%,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上半年,新设个体工商户9.0万户,同比增长15.2%。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增经营主体中,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从业者占比显著提升,表明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由此可见,一方面通过重大项目牵引城市能级提升,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智慧,既保证了宏观经济的基本盘稳定,又为微观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促变:智造转型提速 消费场景再升级 在产业升级浪潮中,义乌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3个、11.8个和1.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义乌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见证。 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7.0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一季度显著提升4.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回暖态势。 在“浙BA”赛事期间,我市创新打造观赛消费新场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扩围,我市家电、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国家补贴政策与商家让利形成叠加效应,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据了解,“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商品零售的拉动效应显著,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义乌消费市场的生态格局。 |
GMT+8, 2025-7-23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