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当大家在空调房中享受指尖购物的便捷时,无数快递员正顶着酷暑,穿梭于城市的街巷之间。他们的脚步丈量着生活的半径,他们的汗水维系着城市的脉动。7月25日,记者走进义乌顺丰下埠头营业店,跟随快递员夏顺铭,亲身体验这份“高温下的奔跑”。 上午7点30分,细雨中我抵达了网点。在夏师傅的指导下,我换上工装,逐一熟悉工作流程——卸货、分拣、装车、派件等。作为我的“导师”,夏师傅麻利地扫描着快件,并根据不同区域分块摆放。仅分拣环节,近半小时的弯腰搬运便让我额头沁汗。“站里有风扇,但角落里吹不到,加上不停搬动,热是常态。”夏师傅解释道。随后,他熟练地将40多件快递按派送路线,在车厢内排好序。8点10分,第一趟派送准时启动。 “快递虽有个‘快’字,却是个十足的细心活,一味图快反而容易出错。”前往锦都社区锦都豪苑小区的路上,夏师傅分享着他的经验。这个混合了套间、排屋、别墅的小区,派送要求各异:套间常需爬楼(最高6层),排屋有电梯,别墅通常只需送至一楼。雨虽停歇,闷热却如影随形。 跟着夏师傅学会扫描、电联、签收拍照等环节后,我开始做尝试。我要送的第一个快递是套间区域的5楼,用工作机扫描快递上的条码,核对地址和门牌号后,就开始上楼。夏师傅说,通常他们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边上楼边打电话,我也照着做了。在上楼间隙,我拨通电话:“您好,顺丰快递,请问在家吗?”“放门口就好。”我根据夏师傅的吩咐,将包裹置于门旁,拍照留痕。紧接着又是6楼的一单,电话确认客户在家。敲门、递件、确认签收……几趟上下,双腿已微微发软,口干舌燥,帽檐下的头发早已湿透。 与此同时,夏师傅正高效作业:精准取件、电联、派送、扫描。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脸颊、手臂渗出,汇成细流。他无暇擦拭,抓起大水壶猛灌一口。“包裹不断,汗流浃背是‘家常便饭’。这样的水壶,一天得喝两壶。”他抹了把汗说道。 这片区域送完后,我们转战别墅区,工作稍显轻松。坐在快递车上,我问起高温作业的感受。“顺丰对时效要求高,快件到站两小时内必须送达,分秒必争。”夏师傅说,“这种天送快递,真像过‘火焰山’,整个人像在锅里被烤着、蒸着,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派件途中,夏师傅还需兼顾揽收,只见他一次次将快递打包好,又装车。我和他送完第一批快递后,又一起回到了网点,此次,我们两个都已经是爆汗状态。体验尾声,我为夏师傅送上清凉礼包表达敬意,而他还在忙着处理刚揽收的快件,电话铃声不时响起。 在固有印象里,我觉得收发快递是个体力活。而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具备充沛的体力只是从事快递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想要胜任这项工作,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 在我看来,短暂的体验,是记者工作的一瞬,却是无数个“夏师傅”日复一日的常态。我们享受每一个便捷的背后,都凝结着他人付出的汗水与辛劳。对于这些编织城市便利网的“奔跑者”,或许我们最该给予的,便是尊重和理解。 |
GMT+8, 2025-7-31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