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创建省级未来乡村,让老百姓幸福感更强。”谈起村庄的未来发展,冯泽权的话语中满含信心与决心。这位来自赤岸镇后山村的党支部书记,身上还有许多标签:退役军人、创业老板、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队成员……每一个标签的背后,都怀揣着他对家乡的深厚情谊,彰显着他在从军生涯中磨砺出的坚韧不拔与勇于担当的精神。 从军营起步 坚守初心不改 1999年,21岁的冯泽权怀揣报国志,毅然投身军营。“当时我们部队所在地频发洪水和山火,我们经常奋战在一线。我也因此练就了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在抗洪、救火等紧急任务中能冷静应对,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冯泽权回忆,在军营的两载峥嵘岁月中,他以严谨的态度与卓越的表现,赢得了营团上下的一致好评,也获得包括营团嘉奖、优秀老兵及士兵楷模在内的多项荣誉。其中,优秀老兵称号属当年全连唯一一个,彰显了他不凡的军事素养与奉献精神。 退役后,冯泽权将这份从军营中锤炼出的坚韧与担当带回家乡,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自主创业之路。“参军之前,我曾是一名水电工人,而在军营中,这项专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还利用所学技能创办了一家销售五金机电的公司。在义乌这片商业热土上,他秉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努力,所经营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冯泽权并未止步于此,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我一直坚持做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有空时去做环保志愿者,在松瀑山上清理垃圾,保护山林。这些年来,我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总量已超4000毫升。”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每一次援手都温暖了人心,赢得广泛赞誉。 在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队与党员突击队的行列中,冯泽权的身影总是坚定而勇敢的。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他充分发挥在军营中的应急经验,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锋在救援的最前线。他累计参与救援行动超过50次,每一次都留下了其无畏的身影与坚定的足迹。“那时候出去救援,几天几夜不睡觉,很辛苦。可当我们任务结束要离开时,当地老百姓总会给我们递上面包和水,要我们带着路上吃,心里就只剩下感动了。”冯泽权翻看着手机里的老照片说道。这份勇敢与奉献,让他多次荣获市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成为激励人心的优秀榜样。 到乡村发展 惠及民生不断 冯泽权深知,唯有让村民富裕、生活改善,才能不断推动村庄建设的步伐。因此,当村里有需要,他便如同当年投身军营一般,毅然回到后山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完成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实事,精心绘制村庄发展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在冯泽权的带领下,后山村积极推进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控网络覆盖全村,科学实施雨污分流、路面硬化,稳步推进“白改黑”工程,全镇首个村完成天然气入户……后山村的多项工程走在了全镇前列,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租金收入明显增加,幸福感与获得感油然而生。 “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还是要推动村民增收致富。有人气,村子才能旺起来。”如今,在只有300余名本村人的后山村,却集结了外来人口近1000人,村里还开设了9家饭馆、4家超市。冯泽权主动对接周边工厂企业,积极引进外来人口,为村民创造增收机会。 而面对外来人口管理这一新挑战,冯泽权打破常规,创新设立外来人口管理专班,实施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策略。他不仅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还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确保管理有序、责任明确,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如今,这一管理模式已成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在赤岸镇推广开来。 在冯泽权的带领下,后山村集体荣誉满载,被授予“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善治村”等称号。今年,冯泽权正在为创建省级未来乡村而努力。如今的后山村,村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中,一幢崭新的共富大楼已拔地而起,将于9月完工。届时,随着更多新业态的引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7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为近50人提供就业机会。不仅如此,村民健康中心建设工程和整村风貌提升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将为后山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
GMT+8, 2025-7-31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