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椒峰小学遗址: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2025-8-12 09:41

摘要: 吴店,是义乌在抗战时期的两大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的诞生地,素有“小延安”之称。在吴氏宗祠内创办的椒峰小学,为我党的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这所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小抗大”。8月6日,记者在 ...


吴店,是义乌在抗战时期的两大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的诞生地,素有“小延安”之称。在吴氏宗祠内创办的椒峰小学,为我党的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这所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小抗大”。8月6日,记者在吴家安老先生(吴璋烈士的孙子)的带领下,来到了椒峰小学遗址,探寻义乌“革命摇篮”背后的故事。

椒峰小学的故事

“东溪淙淙,西山崇崇。我不妄想做那英雄,但愿山前山后耕种……”这是吴璋烈士为椒峰小学创作的校歌。椒峰小学的前身是一所旧私塾,1928年,时任中共义乌县委委员的吴璋在椒峰小学实行新式教育。

椒峰小学招收广大贫苦农民的子弟,传授进步思想,同时还积极组织各项文化活动。1930年,吴璋、吴明图被捕入狱。由于当局的干预压制,椒峰小学被迫停办。

1936年,历经坎坷磨难的吴璋回到家乡,在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还千方百计谋划椒峰小学的复学。1938年春,椒峰小学排除阻力,全面恢复。椒峰小学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通过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抗日救国的思想。学校先后聘请了一批进步教师,其中一些还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既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和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又有对敌斗争的丰富经验,这是办好椒峰小学的重要条件。

在抗战期间,椒峰小学是革命的坚强堡垒,许多党员干部曾以教师的职业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时还在学生中培养和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

1942年5月,义乌沦陷。椒峰小学的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纷纷参军参战,从初期的抗日游击小组到后期的战地服务团、政工队、民运队、情报站、联防办事处等,八大队各武装中队都有他们的身影。

1942年7月,在义西下宅祠堂成立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不久,椒峰小学也成立了抗日少年先锋队,有队员百余人。当时他们的具体任务和活动,一是配合创办民校,发动青少年和妇女接受教育,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二是张贴标语,演出剧目,组织抗日宣传活动;三是站岗放哨、防特反奸,收集情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椒峰小学的学生迅速成长,有的成为我党我军的骨干力量,其中有10多人为革命流血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据吴家安老先生介绍,从前,吴氏宗祠门口的两边墙上,写着斗大的红字“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因重建需要,吴氏宗祠(椒峰小学所在)现已拆除,残垣还遗留着一些历史痕迹,仿佛在讲述着“椒峰人”的故事。

感悟历史的重量

在椒峰小学遗址不远处,就是吴店小学,它的前身就是椒峰小学。走进吴店小学的校门,“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标语映入眼帘,宣传栏里鲜活的图文,也在无声讲述着椒峰小学的历史。

此时已是暑假,校园里十分安静,适合品读历史。走在吴店小学的校园,看到阳光透过叶隙洒在地上,光影晃动,像极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的青春面孔。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亲身走访抗战遗址的过程,是一次“触摸历史、叩问初心、汲取力量”的旅程。它让我们在具象的场景中确认历史的重量,在精神的对话中传承抗战的勇气。

“学校十分重视红色教育,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培养新时代具有红色信仰的青少年。”吴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楼园青介绍,吴店小学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各学科,引导学生砥砺革命意志、感悟使命担当,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红色革命精神。

离开遗址时,夕阳正将椒峰小学遗址染成金红色。回望那片承载着记忆的残垣,忽然明白“红色传人”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以“传承”之名指引我们像椒峰小学的师生那样,把家国情怀融进血脉;不是要复刻过去的故事,而是要在新时代续写担当。

如今,当新时代的学子来到这里,依然会听见风里的故事,感悟砖石里的精神。而先辈们埋下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让红色的根脉,在义乌这片土地上永远延续。


高甲戏《凤冠梦》在义展演  “义者仁心”公益书画展 在沪举办  鸡鸣山社区组建平安夜巡“红蓝CP”  中秋未至饼香已浓 义亭月饼抢“鲜”上市  我市推行“五禁五要素”模式 筑牢地下室仓储安全防火墙  

义乌网

GMT+8, 2025-8-12 1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