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位于稠江街道的楼下村夜市开始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特有的浓烈香气,深吸一口,却并无呛人浓烟扑面而来。摊主李伟刚在滋滋作响的烤架前忙碌,其头顶上方,一台小巧的设备正安静作业。他指着设备说:“以前我忙一晚上,衣服和头发全是油烟味,现在收摊回家后身上清爽多了。”设备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实时油烟浓度、PM2.5数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在义乌,夜市升腾的不仅是烟火气,更是城市活力的重要象征。然而,繁荣的背后,油烟污染曾长期是城市管理痛点与居民投诉焦点。2025年,“打造10个‘智慧治烟’夜市”被写入义乌市十大民生实事清单。 8月11日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对包括三挺路夜市、柳青夜市、青口夜市、楼下村夜市在内的10个夜市,开展“智慧治烟”试点,通过数字化监管与科技手段刷新夜市生态,让升腾的烟火气与清新空气实现和谐共生。 “智慧芯”精准管控 让油烟无所遁形 10个“智慧治烟”夜市试点成效显著:核心区域PM2.5数值较治理前平均下降85%以上,油烟相关投诉同比下降71%。更直观的是,曾经困扰居民的油烟味明显淡了,附着在阳台、窗户上的顽固油垢也显著减少。 那么,油烟治理是如何实现质的飞跃?义乌的“智慧治烟”系统给出了答案,其核心在于对每个摊点实施精细化、数字化管理。 从走访情况来看,试点夜市的每个餐饮摊位都在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设备,餐饮区域还装有一个油烟在线监测仪器,实时显示油烟浓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会同步上传至市智慧餐饮油烟监管平台,一旦超标就会自动预警。”执法队员介绍,平台建立的“一摊一档”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着每个商户的设备参数、运维记录、整改情况等全生命周期信息,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每个摊位都生成了专属二维码,执法队员或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该摊位的净化设备运行状态、清洗记录等信息。这如同为每个摊点配备了“数字身份证”与“健康档案”,让监管从模糊走向精准。 某夜市管理方负责人表示,过去靠鼻子闻、凭经验查,效率低,还容易起争执。现在用数据说话,超标了系统自动“亮红灯”,督促摊主即时整改,效率高,矛盾也少了。 创新模式护航 “三方共治”解顽疾 为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标准化为抓手,突破传统治理困境,探索推行“主办方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验收”的创新模式,“三方共治”解顽疾。 夜市主办方作为第一责任主体,承担起净化设施投入与专业运维费用。他们引入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运维公司,由其统一提供高标准的设备清洗服务,如同聘请“油烟管家”。政府则扮演严格“验收官”角色,依据清晰排放标准与设施运行要求进行考核,确保治理成效经得起检验。 三方联动对试点夜市的商户进行全面摸排,详细梳理出设备老化、安装不规范、运维不到位等问题,并逐一制订整改方案。针对不同业态的油烟特点,实施分类精准改造:对烧烤这类重油烟商户,统一更新环保餐车,餐车采用密闭式设计,有效锁住油烟;对于油炸等轻油烟商户,升级高效净化设施,提升油烟净化效率。同时,通过加装侧吸风口等方式,破解油烟外溢难题,实现设施安装、使用管理、运维保障的“三规范”治理。 当烟火气与清新空气在数字赋能的智慧治理下成功调和,义乌夜市升腾的不仅仅是诱人的食物香气,更有城市管理者对民生福祉的全力投入与智慧治理的人文温情。 |
GMT+8, 2025-8-13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