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苏溪、大陈因篮球而沸腾。 “活力苏溪 惊喜大陈 义乌市‘苏大强’村BA”自8月1日开赛以来,16支队伍在12天的赛程中展开了39场激烈角逐。8月15日晚,这场“篮球战火”在大陈镇八里桥头篮球场迎来最终决战。伴随着终场哨声的响起,冠亚季军队伍最终归属胡宅村、花厅村和宦塘村。 “我每天晚上都来,相比于进球得分,全场的氛围更让我兴奋!”8月15日晚,在大陈镇八里桥头篮球场边,来自苏溪镇的观众胡育玮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的对决,球员的每一次突破、投篮,都让他及在场的所有观众热血沸腾、拍手叫好。 事实上,自“苏大强”村BA开赛以来,这样的场面几乎每晚都在上演。无论是球员还是观众,大家都沉浸在篮球带来的欢乐与激情中。 “义北王”的夺冠之路 8月15日晚,经过12天的激烈角逐,来自苏溪镇的胡宅队一路力克劲敌,豪取8连胜,最终在“巅峰之战”的擂台上战胜了来自苏溪镇的花厅队,摘得“义北王”桂冠。 “对于夺冠,我们一直很有信心,也志在必得。”今年65岁的胡宅队“老将”王晋洪一直活跃在篮球场上,他的自信来自胡宅队一直以来表现出的强劲实力。作为一支老牌强队,胡宅队不仅有以王国康为代表的王牌球员,也有不少年轻球员的加入。 在前期的小组赛和半决赛中,胡宅队火力全开,作为唯一一支全胜的球队挺进总决赛。在巅峰对决中,胡宅队一路稳扎稳打,逐渐拉开两队比分,以必胜信心、全胜之姿斩获“义北王”之誉。 颁奖仪式现场,胡宅队队员们纷纷换上印有“义北王”字样的T恤和帽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路打过来,大家都稳定发挥,打出水平,赛出精彩。”王晋洪说,在“镇BA”中,6名胡宅队队员代表苏溪联队出战,为苏溪镇争得更高荣誉。这个夏天,胡宅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赛事,为本届“苏大强”村BA画上了圆满句号。 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这个夏天,为何“篮球赛”如此火热? “此次‘苏大强’村BA是我市首次在两镇之间举办的篮球联赛,对形成全民健身的运动热潮,激发两镇文旅活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篮球,对于参赛者、观赛者来说,早已超越了一项单纯运动的意义,它成为连接乡情、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纽带。宦塘队作为大陈镇唯一一支晋级四强的球队,总决赛当晚,有不少宦塘村村民来到现场为本村篮球队加油。他们吹着喇叭、喊着口号,那一刻,浓浓的乡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除为本村的球队加油,他们也乐于为其他球队的精彩表现喝彩,展现出乡村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比赛之外,球场还成了两镇宣传文化的绝佳舞台。各村篮球队通过赛事展示本村篮球文化,同时苏溪镇也带来了苏溪大鼓、走马灯等特色表演;大陈镇则带来了八里桥头叠罗汉、衬衫啦啦队等精彩节目,让观众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领略到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场边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文化表演与篮球赛事相互碰撞,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化图景。据统计,赛事期间每晚的人流量均超4000人次,这也为周边的上坑仁水上市集、马畈景区等带来丰富的客流。 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 赛事的火热,也带动了周边20多个市集摊位的收入增长。季苏芳是大陈镇马畈村的村民,平日里都在马畈景区内摆摊销售豆皮包、糖饧等特色小吃。总决赛当晚,她将小吃摊搬到了八里桥头篮球场附近。 “今天总共准备了800份豆皮包和糖饧,5点刚过就不少人来买了。”季苏芳与丈夫两人,一人负责包豆皮包,一人则负责煎,面对络绎不绝的顾客,忙得不可开交。等到晚上9点多,场上比赛正酣时,她的小吃已基本售罄。 另一旁,“大陈小集”的摊位也不断迎来顾客选购。三分饼、小小酥、薯片、锅巴等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店长叶姗姗说:“从下午4点半到6点,营业额已超千元,平均每晚4000元左右。” 在苏溪体育公园赛场,摊主们同样感受到赛事火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经营柠檬茶的摊主马欢乐,每晚都要从东阳赶来摆摊。即便路程较远,但每晚100杯以上的销量让她觉得非常值得。 “这是来自我们宦塘的风味,送给大家免费品尝。”在比赛的休息间隙,来自宦塘村“村八味”共富工坊的村民热情地向观众分发酒酿馒头、红粿等特色小吃。负责人蒋伟萍介绍,借助赛事平台,此举不仅能调动现场观众的热情,还为“村八味”共富工坊带来更多流量,为乡村特色产品打开销路。 一场球赛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竞技本身,更在于它串联起了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全民参与等多重价值。此次“苏大强”村BA,是苏溪、大陈两镇携手打造一场全民共享的体育盛宴,通过“赛事+文旅”结合的方式,推动乡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
GMT+8, 2025-8-19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