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义乌小演员把舞蹈《鹅鹅鹅》跳上央视龙年春晚,当郑州大剧院的聚光灯照亮义乌少儿舞蹈作品《骑马驾驾》中孩子们童年的“马儿”,当义乌小舞者们用《萌鸡破壳》啄破生命的茧壳,义乌这座以商贸闻名的城市,正以少儿舞蹈为笔,在时代画卷上挥洒出璀璨的文艺虹光。 近年来,市文联以“绣花针”精神深耕少儿舞蹈,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打造系统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等,助力我市少儿舞蹈作品在各大赛事中频频“出圈”。线下,义乌少儿舞蹈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汇处,绣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锦缎。 全国金奖背后的奇思妙想 这个夏天,义乌少儿舞蹈作品《骑马驾驾》以浙江省赛最高分9.91分入围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并斩获“小荷之星”金奖。在这场170部作品的激烈角逐中,5000多名小演员使出浑身解数,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骑马驾驾》的舞台,是童年最本真的剧场。中国舞协少儿舞蹈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舞协主席团委员周旭光在创编该舞蹈时,以“马”为喻,将父母的爱、自然之趣、成长之欢编织成流动的诗篇。当孩子们骑上妈妈的膝盖、父亲的脊背,柳条扫把化作奔驰的骏马,那些踉跄的舞步、飞扬的衣袂,用最稚拙的笔触勾勒出最深邃的哲思——“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既是对少年意气的礼赞,更是对文化基因的传承。 “20多年前,听到一位义乌老奶奶唱有关骑马驾驾的童谣,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这支舞蹈就已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周旭光表示。今年,她花费三个月时间,带领23个孩子编排了《骑马驾驾》,这支以玩游戏方式呈现的舞蹈,不仅保留了孩子们灵动的天性,也让更多孩子爱上舞蹈。 编排过程中,孩子们曾遇到过一些难题。周旭光依稀记得,舞蹈动作中,有个如小马般腾空跳跃的动作,让小演员毛景铄很是发愁。“孩子弹跳力不够,又有点胖,训练了一段时间,双脚都没能离开地面。”周旭光说。 排练中,毛景铄有些焦虑,如果无法完成跳跃的动作,他在演出中就只能被安排在人群中间,不能出来亮相。为了能走向台前,毛景铄决心努力一把,每天练习跳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前的一次练习中,毛景铄突然腾空跳了起来,周围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排练厅。“我终于可以站到台前啦!”毛景铄激动极了。演出当天,站在灯控台角落里的周旭光看到舞台上自信跳跃的毛景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小胖子都练瘦了,他真的很棒。” “能在跳舞中‘玩’出趣味,是孩子特有的天性,我们想保持这份纯真。”周旭光说。她主张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安静聆听、欢快跳跃、尽情旋转。她认为,“出错”也可以是亮点,灵动而多样才是少儿舞蹈的精髓。至今,她创编的10多个舞蹈作品参加了“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并全部获得金奖。 义乌少儿舞蹈百花齐放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义乌少儿舞蹈节目《鹅鹅鹅》首次亮相,34只“义乌小鹅”和1位“鹅妈妈”为全国观众展现了骆宾王诗歌《咏鹅》中“白鹅戏水图”的独特韵味。伴随着音乐声,成群结队的小鹅跟着妈妈回家,时而蜷缩成一团,时而倒扎在水里,孩子们灵动的演绎,将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展现在全国人民眼前。 “把义乌元素带上春晚大舞台,让全国人民通过一支舞蹈、一首童诗感受义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文艺义乌的魅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旭光表示。 近年来,义乌文艺创新源泉活水不断,文艺逐渐走出剧场、遍布城乡,同时也融入孩子们生活中。放眼文艺领域,义乌少儿舞蹈异军突起,这座以商贸闻名的城市,在文化领域同样书写着别样传奇。 今年,义乌市少儿舞蹈《萌鸡破壳》在第五届“小荷初放 舞悦浙江”浙江少儿舞蹈展演暨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浙江选拔赛中荣获“小荷之秀”,又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三届“浙艺少年”舞蹈类决赛中荣获金奖。 《萌鸡破壳》由24位七八岁的优秀小舞者精彩演绎,他们化身一群灵动而活泼的小鸡破壳而出,带领观众一起感受生命的勇气和快乐。整个演出童趣满满,由内而外迸发的“萌鸡破壳”,是对世界的第一次勇敢探索,更是一首对生命无畏的赞歌。 “排练的过程漫长,对孩子们来说坚持并不容易。”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舞之恋舞蹈培训中心创始人朱爱萍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怕苦,从不缺席排练,这也为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我刚开始学转圈圈时差点撞到别人,动作乱得像一团毛线球,跳舞用的蛋壳道具边缘的魔术贴也经常把我的胳膊刮红。”小演员盛嘉说,不过老师们很有耐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直到大家排练到非常熟悉,老师还买来海绵包住了魔术贴,避免刮伤胳膊。这些都让小演员们感到安心,也让她们深深爱上了跳舞。 舞蹈梦想在新时代绽放 “20多年前,义乌舞蹈教室门可罗雀,遇到好的苗子,老师要上门劝说,只为让家长相信:舞蹈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孩子成长的翅膀。”周旭光无奈地表示,当时,义乌舞蹈艺术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家长们更信奉“数学加一分,胜过跳百次”。 随着义乌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一些观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据了解,少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促进儿童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健康成长。市文联就积极探索文艺发展新路径,通过强化少儿舞蹈赛事参与、文艺人才引进与培养、政企合作与强化宣传等策略,有效助力义乌少儿舞蹈事业长足发展。 “如今许多家长观念都变了,无论是把舞蹈当作兴趣还是为了考级,他们都会支持孩子的选择。”市舞蹈家协会理事黄冰蕾表示。今年,由黄冰蕾带队的少儿舞蹈节目《魁星魁娃娃》在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浙江选拔赛上荣获“小荷之秀”。黄冰蕾说,参加展演的孩子们都是业余舞者,但他们热爱舞蹈的样子和为了呈现好节目拼命努力的样子,让这份艺术追求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每当放学和周末时间,读六年级的金昱彤都会迫不及待前来跳舞。“小时候想培养她参加艺考,但是孩子爱吃,有点发胖了。目前她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把跳舞当成一门兴趣吧。”金昱彤妈妈笑着说。 义乌几十年的舞蹈艺术发展也证明:真正的传承,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打磨,而是用耐心与热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近年来,市文联积极建立“文艺挖掘+童趣转化”创作机制,带动160余家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组建创作团队,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推行“分层教学+梯队培养”模式,联合20余家教学机构480余名专业师资建立人才库,设立三级培养体系;开展“舞蹈进校园”,每年培训500余人次,助力义乌少儿舞蹈发展更上一层楼。 “我们还通过文艺义乌视频号助推舞蹈艺术发展。”市文联党组成员张旦萍表示,视频号陆续推送了许多舞蹈短视频,有孩子们勤奋练功的镜头,有舞台上闪闪发光的瞬间……这些点点滴滴提升了公众对舞蹈艺术的关注热度。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业余爱好”到“人生特长”,义乌少儿舞蹈20多年的蜕变,恰似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当一批批学舞的孩子带着“小荷之星”的荣耀归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教育的胜利,更是孩子追梦路上的时代回响。 |
GMT+8, 2025-8-22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