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厨师:无惧高温“烤”验 匠心守护“烟火气”

2025-8-27 11:02

摘要: 高温天气,有这么一群人虽然不必在室外接受“烤”验,但要面对另一个同样甚至更加酷热的“战场”——餐馆的后厨。此次镜头的主角是厨师,也是高温下坚韧的奋斗者之一。8月21日,记者成为大厨们的“徒弟”,体验他们 ...


高温天气,有这么一群人虽然不必在室外接受“烤”验,但要面对另一个同样甚至更加酷热的“战场”——餐馆的后厨。此次镜头的主角是厨师,也是高温下坚韧的奋斗者之一。8月21日,记者成为大厨们的“徒弟”,体验他们的工作环境,记录他们如何在高温和油烟之下,烹制出美味的家常菜。

当天上午9点,我来到位于江东街道龚大塘小区的一家义乌土菜馆,还未走进厨房,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忙碌的声响。走近一看,“95后”厨师倪福亮和他的伙伴们身着整洁、干爽的工作服,头戴工作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经意间,我发现后厨入口的一侧桌子上,放着一盒藿香正气水。“每天开工前,我们一人喝一瓶,防止中暑。”倪师傅说。

约1小时后,虽然用餐高峰未到,但是后厨已经进入“战斗”状态,现场锅铲翻飞,厨师们挥舞铲勺,食材在高温下欢快地“跳跃”。尽管墙上的鼓风机奋力“工作”,厨房的温度依然不断攀升。用餐高峰来临,灶台区域的温度已经超过50℃,铁锅表面温度一度达到120℃。

倪师傅站在灶台旁,正在制作义乌特色土菜“干菜炒大肠”。只见大铁锅里,滚烫的菜油翻滚着,猪大肠被倒入锅中时,灶台区的体感温度更高了。中餐尤其是土菜,就认一个“锅气”。这股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藏在爆炒的大肠里,需要锅够热、火够猛。食材下锅发出“滋啦滋啦”声响,瞬间锁住水分和香味。

在炒菜中,最考验功力的是“抛锅”环节。干锅包菜是我向倪师傅学习烹制的首道家常菜。站在灶台前,我有些紧张,害怕颠不起铁锅,更担心自己被旺盛的炉火烫伤。果不其然,我的左手紧紧握住铁锅把柄,咬紧牙关,想颠起铁锅里的包菜,连试几次,锅里的包菜仍旧没有动静。“你用两只手一起试试。”倪师傅在一旁鼓励我。但可惜的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倪师傅接过铁锅和锅铲,凭借臂力,抛起7斤重的铁锅,包菜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锅抬起来的那一刻,火苗高高蹿起,火光映红了他的脸庞。颠锅是厨师的“基本功”之一,他们往往会通过颠锅让锅里面的食材来回翻炒,尽可能让美味佳肴受热更均匀,调料及时入味。

干锅包菜还没出锅,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几滴汗水滑落下来,流进眼睛里。“辣出眼泪,不要用手揉,用水冲洗或者用毛巾擦。”倪师傅提醒我。临近下午1点,倪师傅的脸上挂着汗水,摘下厨师帽后,头发也湿了。走到冰箱前,他拿出一大瓶冰水,快速喝了几口。“这种时候要及时擦汗,不要猛吹空调,一冷一热容易感冒。”倪师傅说。

别看倪师傅是位“95后”,但从业已经12年了。他说,多热也要掌握好火候,再热也要守好这口锅,让顾客吃得痛快。倪师傅的父亲也是一位厨师,父子两代人脚踏实地、勤恳耐劳,厨艺也越来越好。在烟火升腾的方寸之间,厨师烹饪出食客喜欢的饭菜。

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往往藏在夏天里。“天热家里就不想开火,下馆子吃,感受义乌的烟火气。”餐馆的老客说,闲时约上三五好友,卸下疲惫品味美食,感受藏在城市深处的那股滚烫的烟火气。


市供销联社多维发力赋能发展—— 为桃农铺就甜蜜增收路  厨师:无惧高温“烤”验 匠心守护“烟火气”  巧匠小手有创意 “第二课堂”欢乐多  廿三里街道 举办启蒙礼活动  为老年人送上 反诈“锦囊”  

义乌网

GMT+8, 2025-8-27 14: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