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两个月的暑期,除了选择旅游、考驾照,不少准大学生利用假期悄悄“变美”。连日来,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获悉,暑期以来,这些医院的整形美容科迎来了高峰期。 “医生,我脸上这些痘印还能消除吗?”日前,记者在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门诊看到,准大学生刘敏(化名)担忧“青春痘”留下的痕迹,正向医生进行咨询。诊室外,还有多个同样年轻的面孔在排队。该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虞宏纲介绍,暑假以来,门诊就诊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医生的手术量也随之上升,一天甚至要排七八台相关手术。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医院获悉,治疗类项目占据较大比例,痤疮激光治疗、点痣、疤痕修复等高频出现;美容项目中,割双眼皮、除腋臭等位居前列。一台除腋臭手术刚结束,主刀医生表示,当天已经是第三个准大学生了,这种改善显著又安全的小手术,适合社交需求强的人群。 是不是动刀的医美手术才有风险,而不用手术的“微整形”“轻医美”等于安全?面对不断涌动的“变美潮”,医生却亮出了“黄灯”。“我们理解年轻人追求更好面貌的愿望。”不少资深美容整形科医生提醒,在“光鲜亮丽”的成果前,大家也要认清医美的风险,像微整形存在明确的禁忌人群,包括特定体质和身体状况的人。 虞宏纲表示,如今,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想做微整形,家长也愿意陪同前来,但是一些整形美容项目并不适合高中毕业生,另外,类似做双眼皮手术、打“瘦脸针”,效果也因人而异。在门诊中,医生也会遇到希望“复刻”明星同款眼睛的准大学生。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普通人的自身条件、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因素,实际过程中无法简单复制。如果患者一心想像某个偶像,这样的心理需引起警惕,容易出现因追星对象变化而反复更改整形目标。 据报道,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容貌焦虑”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常常期望通过塑造良好外形获得他人认可。实际上,学生群体的审美观正在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至关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徐凯就曾接诊一位19岁的女患者。很早之前,这位小姑娘就开始接受抗衰方面的医美项目,过度追求面部平整、紧致,反而出现“馒化”,导致出现过度填充、面部肿胀僵硬等问题。对此,医生们建议,想给颜值“加分”,还是要以理性心态看待美,切勿过度依赖医美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应当充分了解医疗美容项目的风险和实际效果,前往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诊疗,同时使用正规的产品和器械。 |
GMT+8, 2025-8-27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