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大陈镇上坑仁村的水上市集逐渐热闹起来。夕阳映照下的八都溪波光粼粼,游客刘敏正带着家人在浅水区嬉戏玩耍,欢笑声不断传来,“这里的水特别清澈,孩子们玩得开心又放心,我们每年夏天都会来玩。”水上市集沿岸的彩灯渐次亮起,人群络绎不绝,这般热闹景象,让人难以想象,这个充满活力的“网红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因地理位置偏远而发展滞后的小山村。 坐落于八都水库大坝脚下的大陈镇上坑仁村,是八都溪流经的首个村庄。过去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村民虽然守着溪水却难寻致富门路。“那时八都溪水质不稳定,一到雨季就浑浊不堪,我们都不敢想能靠这条溪发展产业。”上坑仁村青年委员叶晓岚回忆道,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激活溪水价值,让村庄蝶变升级,成了镇政府与村两委亟待破解的难题。 转变,始于一场“治水行动”。近年来,大陈镇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对八都溪进行河道治理,实施了八都溪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上坑仁至马畈段)等,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清淤、亲水景观建设等,打造“至美大陈”樱花浪漫精品线。同时深化“河长制”,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巡查机制,确保了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经过数年治理,八都溪水质稳定提升至Ⅱ类以上,部分河段达到Ⅰ类标准。“水域整治后,不断有周边村民自驾来玩水,最多一天能有几百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溪水的潜力。”叶晓岚说。 2021年,上坑仁村村两委在镇党委带领下,因地制宜谋划了“水韵上坑仁”项目。以水经济为核心,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夜间经济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将八都溪上坑仁段600米河道划分为水上乐园与水上市集两大区域,形成“昼夜联动”的游玩场景。“我们村是八都溪流经的第一村,好山好水就是我们的致富资本。”叶晓岚介绍,当地还探索出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政府以政策护航,运营团队以创意参与,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的共建机制,不断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的轻资产改造。 “每到傍晚,游客踩着溪水逛夜市,各种活动连番上场,特别热闹。”叶晓岚说,溪水清了,项目全了,游客也多了。2022年,项目投入使用后,首月便为村集体增收57万元,这一成绩让村民们惊喜不已。2023年,村两委进一步提升业态,将水上市集升级为“水上星光夜肆”,增设乐队表演、特色小吃摊,打造沉浸式夜游场景。2024年,上坑仁村的“水经济”再升级,打造出集水上乐园、水上星光夜肆、瀑布咖啡等项目于一体的旅游线路,精准契合市民夏季避暑游玩需求。今年暑期,上坑仁村水上市集大胆转变风格,主打充满活力的“多巴胺风格”,目前已吸引游客33万余人次,营业额522万余元,成了市民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人气越来越旺,上坑仁村还联合了溪后村、马畈村开展接驳服务,不仅有效分流了游客,2024年两村还合计增收超70万元,形成“一溪带动多村富”的局面。同时,依托“八都共富党建示范带”,八都溪沿线村落整合资源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上坑仁村主打“清凉玩水”,马畈村以奇幻乐园吸引亲子家庭,溪后村借龙虾基地发展研学旅游等,将沿线项目“串珠成链”,共同构建起农文旅融合的“水上共富带”。 村集体收入增加后,上坑仁村也不断反哺民生。游客中心、儿童游乐长廊等建筑陆续建成,为村民统一购买意外保险,不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让发展红利切实惠及村民。“今年报名安全员、保洁员等岗位的村民就有70多人,大家都能轮流上岗。”叶晓岚告诉记者,现在返乡创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从昔日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如今的“网红避暑地”,上坑仁村的蜕变,正是大陈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八都溪的清澈水流,不仅滋养了一方土地,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花”,为山村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
GMT+8, 2025-8-28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