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活力的具体承载,中小企业兴则经济兴,中小企业活则经济活。 据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中小企业,发现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他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挑战中不断成长,用一公分的赛道宽度,掘出一公里的产业深度。 “专”上花力气 一顶帽子的极致之道 将“小事”做到极致,即使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品类,也能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天地。浙江高普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31年如一日,专注于帽子这一细分领域,将“小生意”做成户外薄料运动帽的领跑者。 1994年,怀揣对制帽技艺的热爱,创始人朱智慧从上海学成归来,在义乌创立“高普”。“高普”虽从模仿起步,却始终未停止超越。凭借对市场的洞察,持续地进行产品创新、工艺研发,企业逐步实现了从“做帽子”到“懂帽子”再到“引领帽子”的三级跨越。 朱智慧始终坚信:“专注,就是用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在于持续深耕。”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对产品每一处细节的精心打磨,更融入了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与快速响应。 伴随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崛起,“高普”通过创新的意识、科技的力量、专注的精神、绿色的理念,把帽子从品质提升到了品位。面对户外运动风潮,企业迅速推出功能性面料帽、防晒帽等一系列创新又有美学品位的产品,赢得年轻消费者及户外爱好者的广泛青睐。如今,“高普”已成为迪卡侬、DICK'S、蕉下、特步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产品不仅热卖国内还远销欧美。 “高普”积极以科技赋能,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自动裁床的应用,提高裁剪效率的同时还能提升裁片精度;3D设计技术,更是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节奏;智能吊挂系统,优化生产动线,实现物料高效流转。“以往一款帽子需3天下线,如今仅需2小时。”企业数字化改造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高普”研发设计团队每月打样新品超3000顶,每年将销售额的4%至5%投入研发,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精”上求突破 以创新撬动电气市场 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当下,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耕细分领域,常常是小企业打开大市场的突破点。正在申报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华辉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华辉电气”的创业故事,源自义乌“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董事长蔡行林最初以电气产品代理起家,却在与客户的互动中发现了行业的痛点:许多电气设备因关键部件缺乏保护,导致频繁损坏,影响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与寿命。于是,他大胆创新,将缺项保护器集成进继电器中,并设计专属保护盒,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这一“小改造”成为“华辉电气”技术基因的起点。“电器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产品市场无处不在,我看好这个市场。”蔡行林这种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促使他下定决心在产品的“精”上求突破。 十余年来,该企业在配电设备及智能电气系统的研发与生产方面持续深耕,逐步构建起覆盖电力、交通、建筑、通信等多行业的产品体系;同时,该企业与国家电网、中铁十六局、中建一局等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安全、节能、环保”是采访中蔡行林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在他看来,电气行业不能固守传统,必须持续创新。为此,面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华辉电气”快速反应,将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融入电气产品设计中,推动传统电气设备从自动化迈向智慧化。 这种以创新撬动市场的理念,贯穿于“华辉电气”的每一次产品迭代与研发突破中。截至目前,该企业已拥有各类专利技术52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在去年年产值3亿元的基础上,我们争取实现增长30%的目标。”蔡行林信心满满。 “新”上写文章 完成从0到1的突破 从0到1,是一条孤独而坚定的路。浙江芒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探索到产业化落地的华丽转身。 无缝针织是义乌的传统优势行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该行业中主要生产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生克片却长期依赖进口。创始人方军华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果断将企业战略聚焦于国产替代研发,专注于核心技术突破。 在该公司的实验室中,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手持两片拇指大小的生克片样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性。据技术人员介绍,这些看似微小的金属片,却是无缝内衣机、手套机、袜机等针织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纱线编织“从线到体”的实现。 “过去,机器里用的生克片、织针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交货周期长、维护成本大。”“芒锐机械”研发负责人介绍道。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主研发,经过多轮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性能达标的产品。“以一台无缝针织机器为例,采用我们的产品替代进口件,一年即可节省成本逾万元。”方军华补充道。 “芒锐机械”经历了五年的技术研发与积累阶段。其间,公司每年投入约3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专注于高端产品突破与国产替代。目前,公司已拥有4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外观设计专利,另有30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多项关键设备,如“钢带凹槽自动化仿型铣削设备”和“带夹具的织针专用淬火炉”,目前正申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一旦申报成功,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起,“芒锐机械”正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日产20万片产品,产值也实现快速增长。“在‘新’上写文章,不断实现技术迭代,方能在市场浪潮中掌握主动权。”方军华说,公司将继续坚持这个发展理念,为义乌的无缝针织产业注入自主可控的底气。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义乌的中小企业虽小,但深耕细分领域,创新活力强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身躯”蕴含“大能量”的内涵。 |
GMT+8, 2025-9-1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