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就像给身体做“年检”,能帮我们早发现、早预防一些健康问题。可不少人一拿到报告就发蒙:这些指标是啥意思?哪些要特别留意?哪些情况得赶紧看医生?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滕一鸣。 滕一鸣介绍,健康体检涵盖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电、放射等医疗设备检查,还包括围绕人体血液、尿便的化验检查。滕一鸣提示:30岁左右的年轻人侧重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40—50岁的人群侧重血脂、血糖、骨密度、肿瘤标志物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45岁以上人群,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的人群侧重心脑血管功能评估、眼底检查、肺部CT、听力和视力测试。 血常规是基础的检验项目。在血常规报告单中,有的数值后面标有(↑)或(↓)符号,这表示该项结果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滕一鸣说,血常规报告项目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且数值在参考范围上下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只需定期关注并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复查即可;如果数值偏离参考范围太多,或者自己本身有相关症状,建议咨询血液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液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况,尿常规的化验项目是许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尿常规报告中,通常使用“-”“+”来表示阴性和阳性。滕一鸣介绍,重点关注尿常规4个关键指标: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糖(葡萄糖)。这些指标如果出现多个“+”,最好到相关专业科室进行复查。比如,尿蛋白指标正常的应该是阴性,提示“-”;不正常显示为阳性,提示“+”。如果没有剧烈运动,尿蛋白阳性,且提示多个“+”,可能是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等原因,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复查。 肝功能检查主要有肝功能化验和超声检查。滕一鸣分析,肝功能化验需重点关注转氨酶、胆管酶、胆红素。转氨酶数值高于正常值,说明存在肝损伤,数值越大,肝损伤越严重;胆管酶分为碱性磷酸酶和转肽酶,如果超过正常值,可能患有胆管堵塞、炎症、结石、肿瘤等,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诊断;胆红素超出正常值,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胆管堵塞造成的,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诊断。超声检查主要看肝脏是否有占位、囊肿、钙化灶、脂肪肝、肝硬化等。一部分彩超检查肝脏时发现肝有稍高回声结节,如果没有肝炎等肝脏病史,通常是肝小血管瘤,第一次发现可以到肝胆外科检查,确诊后定期观察即可。发现肝硬化,要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一些人体检后,报告上显示有结节。“经常出现的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体积稍大的被称为肿物或包块。”滕一鸣说,体检发现的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炎症、陈旧性改变、良性肿瘤等,极少数的是恶性肿瘤。肺结节直径不到8毫米,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小,每年复查胸部CT即可;直径大于或等于8毫米,建议到心胸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果出现结节增大且有毛刺、分叶、结节边界不清、有丰富血供或短时间内结节增长迅速等情况,很可能是恶性肿瘤,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普通外科或内分泌科做进一步检查,由专科医生评估。大多数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如果体检时乳腺超声显示,乳腺中存在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或模糊包膜、血流信号丰富、可见穿支血管、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到普通外科明确病因。 全媒体记者 刘军 文/摄 链接>>> 体检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超实用体检指南来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季,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得到最准确的健康数据呢? 一、饮食问题 1.体检前3天忌酒,前1天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不过量吃高碘、高嘌呤、高糖、高脂的食物,不吃动物血制品,以免引起一些指标的一过性增高或降低。 2.体检前1天20:00后禁食,24:00后禁水。 二、药物注意 1.停用维生素C、减肥药等对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药品或保健品。 2.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波利维等)者,行胃肠镜检查前应咨询相关科室后停药7天。 3.体检时请携带平日常规治疗药物。如有晨起药(如降压药),可在6:00喝10毫升水服下,降糖药物请按照医嘱执行。在空腹检查项目完成后及时用餐、服药。 三、衣物穿戴 请穿着轻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及鞋袜来院体检,不佩戴隐形眼镜、首饰及手表。 四、其他事项 1.体检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体检当日避免晨练。 2.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口腔、鼻腔、外耳道等。 3.体内有金属植入(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者,动脉瘤手术后,请提前告知,严禁接受磁共振检查。 五、女性朋友特别提醒 避免化妆、涂指甲油。 月经期不宜进行体检,最好选择在月经结束后7天左右进行,此时激素水平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等情况。 如近期有生育计划或已怀孕,请告知医师,以免进行有辐射性的检查,如胸部X线、CT、骨密度及PET/CT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面对体检,就像面对考试,在检查前一周就开始准备:多吃素,少吃肉,甚至每天晚上都去运动,希望身体能够顺利通过“年检”。但这样属于“弄虚作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身体状况。所以,不要“考前突击”,也不要“临阵弃考”,一些虽让人“难堪”但重要的科目,如肛门指检、妇科检查等,尽可能“考”出真实水平哦。 |
GMT+8, 2025-11-5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