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婚嫁 新婚之旅 查看内容

到江南蜜月倾听吴侬软语

2011-9-5 16:23

摘要: 一直以来,江南都是我梦想中的地方,而说到江南就又立刻让我想到乾隆皇帝下江南,鱼米之乡,扬州歌妓等等。出于对江南的种种好奇和向往,我的蜜月旅行就选择了江南,选择了扬州。

                                            

        在扬州的老城区里,有很多条不知名的小巷,在某一条小巷的深处藏着一座西方寺。如果问路,单就讲西方寺的话,恐怕当地人也有一多半会一头雾水,而如果提起现在西方寺的另外一个名字——扬州八怪纪念馆,大多数人都会恍然大悟,为你指点方向。

 
  那是十八世纪的中国,康乾盛世,经过战后恢复的扬州风景如画,繁华似锦。从全国各地走来了一批充满了个性的文人画师汇聚于此。这些人中有的终身布衣,比如金农、高翔和罗聘,有的做了官却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免了职,比如李鱓和李方膺。他们殊途同归,最终都在扬州的小巷中自成一派,蓬门卖画,丹青余生,人们都戏谑地称他们为“扬州八怪”。实际上经过后人研究,当年的这一批无论性格还是画风都极其接近的画家并非确确实实的八个人,能列出名字的就至少有十五个人之多。“八怪”只是个虚数,叫他们“扬州画派”可能更妥帖一些。

                                           

 扬州八怪中名声最大的自然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不仅在老百姓中人缘极高,就连京城中的皇帝、王爷也对他另眼看待。慎郡王允禧就和他是忘年之交。允禧经常把郑板桥请到王府中来,谈诗论画,谈得兴起到了吃饭的时间,慎郡王便亲自下橱为板桥执刀切肉,并戏言“昔太白御手调羹,今板桥亲王割肉,先后之际,何多让焉!”后来郑板桥在慎郡王的保举下做了范县的县令,为官勤政,但最终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挂印而去。

 
  如今旅游走进扬州的小巷中,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精神矍铄的老者,聚在一起侃侃而谈,走过去一听,竟然谈论的是金农,是郑板桥,是扬州画派的画风,那神态轻松,语气平常,就如同在谈论自家的邻居一般,仿佛过不多时,旁边的木门就会“咯吱”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当年的画师,对着他们长揖一礼,言道:“又一幅新作已毕,还请各位来切磋指教呵……”
 
1234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育婴能手”比拼技能 多元服务 传递温暖 提升夏夜经济新体验 21路“美食巴士”全新亮相 无袖款夏装热销 吕成均:一杆秤背后的千钧诚信 “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特色

义乌网

GMT+8, 2025-7-3 1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