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将给城乡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昨日下午,市农办主任傅建民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文件——《义乌市“十二五”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目标体系》,列出了30项“义乌标准”,描绘出未来5年义乌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蓝图。
“义乌标准”分为五大方面 其中25项涉及“三农” “义乌标准”体系分为城乡经济发展、城乡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民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等五大方面内容,其中5项指标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5项涉及“三农”。 我市的城乡一体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被《人民日报》誉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行动的第一纲要的《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全市1105平方公里进行市域一体规划,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提出通过20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市域共享现代文明的目标。 随着时间推移,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内涵越来越充实具体,到今年,我市将上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细化为30个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傅建民介绍,我市城乡一体化历经探索实施旧村改造、实施“小五化”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等发展阶段,内容越来越充实。 关键是缩小差距 实现城乡设施与服务均衡化 傅建民说:“我们制订这个体系的目的是加快农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城乡一体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目前,我市正在进行的一些建设项目,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相互融合。这是我市农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生产生活的关键。 作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这方面,我市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例如,关于水,到2015年,我市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将达到100%,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饮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率也将达到100%,这表明,农村会像城里的住宅小区一样有专门的物业人员来管理道路、污水、垃圾。又如,我市正在开展农村光宽带改造工程,农民足不出户即可踏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享受城市现代多媒体高品质生活。市电信局廿三里支局局长张宏伟介绍,这项工程正在廿三里试点。“义乌标准”的要求是,5年后全市80%以上的村要建成为“光宽带村”。 到过佛堂镇鲁雅村的人都会感叹,那里简直赛过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居住小区”,这样的美丽乡村小区今后会更多。按照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中心村、山区村等不同类别,我市更多的农村正在进行着农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市农办建设科科长鲍小龙介绍,全市启动改造的旧村达到了181个村,其中54个村已基本完成。“义乌标准”提出,到2015年,80%的农村要建成为美丽乡村。 不仅农民们的住房环境美如花园,农民们的购物、出行、就医将更加方便。到2015年,与城里人相比,农民花在体育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钱将增多,我市城乡居民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比例将从目前2.28:1缩小到2.07:1以内,这个比例体现了农民们生活将更加幸福。 “义乌标准”显示,到2015年,全市省三级标准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将从现在的42所上升到100所以上。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的标准化率也将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农村与城里的学生教育趋于均等化。 “义乌标准” 全省首个数据指标比省定目标更高 据了解,我市在制订这个目标体系时,要求每个指标都在全省领先,体现了我市敢为人先的魄力。 有专家认为,与《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20项指标相比,《义乌市“十二五”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目标体系》很有义乌特色。这30个指标项目只有8项与省里一致,如人均GDP等;省定的另外12项指标未列入,有的因为已完成,如村庄整治、农村标准化公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另外,我市根据商贸特点及义乌试点要求,增加了22项指标,如每百户家庭创业主体数、异地奔小康村比率、城市化率等。 |
GMT+8, 2025-5-10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