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虽小,但他已有了情绪反应。良好的情绪不仅能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而且对健康和智力发育也很重要。情绪饱满的小儿睡得香、吃得多,而且愿意同外界交往,喜欢接受外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反,小儿情绪不安、低落就会出现不思饮食,常哭闹,容易生病,更谈不上接受新事物以及同外界交往。 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不要等孩子哭闹了,情绪变坏了才去哄他、安慰他。切记,孩子大哭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伤心委屈得不得了,就好比感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大哭的孩子不是老虎,不会吃人的,而是一个柔弱的需要帮助的小生命。我们一定放下手头的一切,专注地、认真地倾听和安慰孩子。 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当孩子哭泣时,一定要耐心,不要打骂训斥,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立即停止哭泣,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 让孩子哭个够,是否会助长以哭为手段来引起家长关注? 这是很多家长担心的事情,但事实恰恰相反,越是得到足够有效倾听的孩子,越少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发火大哭。那些爱哭的孩子,经过几次有效倾听之后,动不动就哭鼻子的频率会大大降低。那些哭得厉害的孩子,说明平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倾听。 家庭是婴儿第一个社交群体,它在情感上给予她安全感。家庭成员之间语言声调的情绪色彩、相互给予的挚爱和关怀会感染给婴儿。当婴幼儿表现出欢乐、幸福、热爱这类情感时,应该以积极的反应来鼓励她。对孩子哭闹的反应也该是积极的。如果婴儿哭闹时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有固定的带养人(主要是指妈妈),充满爱心且能适时回应婴儿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是其发展对成人“基本信赖”的关键。 如果孩子的生活充满混乱与不和谐,换句话说,他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则孩子接受到的讯息是:“成人的世界是无情的。 父母是否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婴儿的不良情绪是很重要的。 如果从小培养积极的情绪,孩子将会欢笑多于忧愁、快乐多于痛苦、信心多于担心、幸福多于忧虑。由于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时期,这些最初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 有的家长认为,婴儿哭泣的时候不去理他、不去抱他,这样才能培养婴儿的独立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您一定要立刻抱他,因为哭是宝宝向妈妈传达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式。要探究宝宝的哭闹,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 及咿呀学语中分别意味着什么,这将有助于你尽量满足他身心的需要。 母亲情绪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母亲与宝宝的情绪可相互感染,如果妈妈觉得紧张、不安及不耐烦,宝宝也可以感受到并因此而大哭。如果没有时间和心情抱孩子,放任孩子大哭而坐视不管,很多次之后亲子关系将变得一片混乱,孩子就会失去对母亲的信赖,长大后可能会变成对任何事缺乏自信、个性消极的人。 不必担心孩子抱多了会养成坏习惯,在孩子想被抱时抱抱他,可以让他感到安心、满足,且可以解除他内心的不安,比放任不管的孩子会更懂得真正的自立。让宝宝在父母的搂抱中逐渐适应外界陌生环境,感受到世界的安全、祥和和温暖。长大后老是粘着妈妈的孩子,往往是幼时亲子依恋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 |
GMT+8, 2025-5-1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