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华,收获一树秋实。 三年改革,结出斐然成果。 站在岁末年初的节点,回望义乌波澜壮阔的3年国贸改革试点,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改革深度持续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承担着国家战略的义乌试点,用亮点纷呈、看点颇多的改革成效和创新成果,向世人证明: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金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圆满完成义乌试点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斐然成绩完美收官。 一 三年改革试点,内容纷繁,亮点频呈。 依托“国家级改革试点”这一金字招牌,义乌“先行先试”。三年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着力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上深化改革、探索试验,在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创新突破: ——贸易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中小微企业走向世界的新通道; ——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取得突破,走出了线上线下贸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拓展了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探索内陆开放新体制取得突破,构筑了内陆城市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取得突破,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取得突破,形成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机制; ——区域互动协作关系发展取得突破,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一个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点突破,带给义乌的是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运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落地;义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义乌—香港航班长期开通运行;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将义乌列为国际陆港城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金融、国土两个专项改革方案先后获批实施…… 这一项项改革试点的重大成果,及一批重大产业和开放平台落户义乌,极大拓展了义乌发展战略空间,推动了义乌提速转型进程,义乌小商品贸易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义乌试点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离不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饱含着义乌人生生不息的改革精神、创新魄力,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结晶。 二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吃“第一个螃蟹”,是义乌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和特质。 从最初“穷则思变”,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换出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到如今“富而思进”,继续高擎改革大旗,“鸡毛换糖”再出发,阔步迈向国际商贸特区。改革与创新,永远是义乌前行不可或缺的元素。 审视义乌试点的头三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亮点看点、创新突破,就是因为新时期的义乌人身上改革血液不止、改革精神昂扬。义乌试点,在赋予义乌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的同时,再一次考验了义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能力;义乌人,则用令人惊叹的诸多改革创新事项,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见微知著。再恢弘的改革也要落脚于细微之处,再伟大的创新也要来源于践行。 在义乌改革试点三年征程中,改革创新事项多达数十项: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通关无纸化、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检验检疫制度、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推进“四单一网”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外贸主体登记快速审批改革试点……每一项改革创新的具体事项,都凝聚着义乌人顽强的改革精神和基层创新能力,也给义乌带来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为义乌量身定制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堪称“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完美之作”。针对义乌小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出口和主体多元等特点,义乌首创提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13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14年10月,国家八部委同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过验收,11月,海关正式启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海关监管代码“1039”,标志着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改革成果正式落地。 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贸易监管方式不适应小商品出口的问题,新型贸易体制机制的建立,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通道更加通畅。 又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可谓我市诸多创新事项中的一大亮点。义乌在全省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监管“义乌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比照上海自贸区,注册一家内资公司最长只需2天、外资公司最长只需3天。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达22.65万户,其中涉外经济主体5363户,比试点初期增长近50%,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256户,占全国75%以上,成为全国县域范围内主体数量最多、主体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万丈高楼平地起。正是一次次具体、实际、细微的探索和创新,最终汇聚成了“三年改革丰硕成果”的大红利。而一项项改革创新事项所蕴含和迸发的义乌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应是义乌改革试点三年来,额外收获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回眸“义乌试点”走过的三年不平凡路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义乌的这份“改革成果”,除了源于义乌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更源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以及国家、省等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如果仅靠义乌一个县级市的力量,要想独立完成国家级改革试点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根本难以想象。 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义乌试点”正式启动以来,这份推进改革试点的合力就在不断生发、汇聚。 围绕“义乌试点”,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义乌视察指导;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20多个国家部委的领导到义乌实地调研指导;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专程来我市研究和推动改革。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要举全省之力,帮助义乌深化改革”;省发改委、商务厅、财政厅、文化厅等大力支持义乌改革试点,近20个省级部门与义乌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义乌试点”的战略协议;金华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移师”义乌召开,专题研究如何支持推进“义乌试点”……可以说,“义乌试点”的三年征程中,留下了众多上级领导关心支持的身影,留下了无数上级部门合力推进的足迹。 此刻,回望义乌改革试点三年成果,我们唯有感恩、感谢,唯有努力、再努力。 四 作为国家级改革试点,义乌试点第一个三年的改革成果堪称丰硕。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战略,义乌的改革并不局限于义乌“一亩三分地”,而是始终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为全国改革探路子,义乌的改革经验、改革成果是可复制和可推广的。 义乌试点伊始,就十分注重在“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促进贸易便利化、加速跨境流通效率,是当今世界实现贸易自由化新的推动力,也是当前国家推进贸易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义乌试点始终坚持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改革目标,立足小商品国际贸易特点,把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调整完善贸易管理和促进体制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立足发展、标本兼治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初步构建了更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贸易管理和促进体制。 而为义乌量身定制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丰富和完善了我国贸易方式的种类。总结提炼义乌小商品贸易发展历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实践,最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贸易制度概括,设立“市场采购”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创举。 可以说,义乌试点是国家深化贸易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的试验田。这项以小商品贸易为载体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以国际贸易为龙头,推进综合改革试验,立足地方、服务全国、面向全球,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活生动的实践示范作用。 改革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义乌试点”的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已全面启动。我们期待着、展望着更多更丰硕的改革成果、改革红利惠及义乌、浙江,乃至全国。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义乌试点的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的全面启动,义乌一定能够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更多新突破、积累更多新经验、作出更多新贡献。 |
GMT+8, 2025-7-23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