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比喻为一场大戏,那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无疑就是唱响这场大戏的主角。 2014年11月1日,是义乌改革试点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根据义乌市场特点量身定制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从这一天起正式落地实施。从2013年4月试运行,到2014年11月正式实施,一年多来,一场贸易方式的变革正在向乌伤大地纵深推进。从“一般贸易”、“旅游购物”到“市场采购”,义乌市场深切感知着这一道贸易上的“加减乘除法”:减的是工序、加的是便捷、乘的是效应、除的是障碍。 “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周年的收官重要成果之一。若能读出这项贸易方式带给市场的深刻变化,也就更能体会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原先贸易方式凸显小商品贸易制度缺位 在2004年以前,义乌小商品出口采用“一般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适用品种单一、贸易主体固定,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货物通关,而申报出口的义乌小商品通常采购自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往往单笔规模小、商品种类多、贸易主体多、交易活动频繁。在义乌,国外客商常常直接到小商品市场进行商品采购,与市场经营户达成交易并自行完成购买和验收活动,随后交由货代公司、外贸公司等代为办理申报及出口相关手续。申报出口的单个集装箱,通常装有几种、几十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采购商的商品。如果海关按照“一般贸易”的监管办法,会造成“管得住、通不快”或“通得快、管不住”的问题。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独特性因此显而易见,它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交易特点与我国传统“一般贸易”监管模式极不匹配。为支持义乌小商品出口这一独特的贸易形态,2004年,海关总署批复同意义乌小商品出口暂时套用“旅游购物”监管方式。 什么是“旅游购物”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不退税、不结汇”,单票报关金额上限5万美元,其实质是货物贸易借用非贸易渠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比较符合小商品的出口模式,从而一举成为小商品出口快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然而,变革中的中国经历着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市先期借用的“旅游购物”监管方式与市场发展也出现了不合拍的节奏。 此时的小商品出口方式面临着一道“选择题”:是继续固守于“不合拍”的“旅游购物”贸易方式,还是转而量身定制更契合义乌市场发展的新型贸易方式? 市场若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答案不言而喻。 “基层创新”催生“市场采购”对接“顶层设计” 2011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22号),同意义乌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201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国办函[2012]15号),把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列为整个改革试点第一重点工作。 基层的创新,催生的是“市场采购”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 2013年4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迎来了重要时刻。商务部等国家八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同意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函》(商贸函[2013]189号),我国外贸发展史上的一种全新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自此诞生!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 前期的试行情况令人欣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适应义乌小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出口和主体多元等特点的新型贸易方式,在外贸服务配套、通关检疫、出口退税、人民币结算、拼柜出口等方面找到了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既规范又便利的途径。在业内,这种贸易模式从理论上上升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实现了“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的绝好结合。 2014年10月31日,杭州海关发布2014年第4号公告,宣布:根据海关总署2014年第54号公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11月1日起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实施,海关监管代码为“1039”。 这一公告,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开出了最后的“出生证”。 相关部门上下求索便利化政策相继出台 一年多来,我市相关部门不断创新监管办法,陆续探索、推出一系列便利化、规范化举措,拓展了对外贸易发展空间,外贸出口得以快速增长。 义乌市翔通报关行报关员陈丹就欣喜地表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后,海关的改革一个接一个。确实,现在陈丹的报关工作,只需要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跑到海关现场交单。此外,义乌海关如今实现24小时随时报关。从申报到放行,最快只需要1分钟。这不仅为企业省下了不少快递费,而且还避免了转船费、集装箱滞箱费等费用的产生。 具有小商品特色的高速便捷的无纸化通关模式,是义乌海关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尝试而打造的。在2012年10月,义乌海关率先启动“分类通关改革”,通过电脑判别报关单风险,开辟小商品通关的“高速公路”;2013年1月,海关开展“转关无纸化改革”,取消企业在“义乌-宁波”之间的转关手续,为陆港功能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4月启动“通关无纸化改革”,报关无纸化率达到99%,企业不出门即可在电脑上完成报关流程,大部分守法报关单证实现电脑自动审核,义乌小商品通关单证作业正式进入“秒时代”。义乌小商品通关服务效率已达全国海关前列。 星星之火意在燎原 义乌的实践,获得了市场的赞誉。 数据为证:2014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出口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全部出口的73.5%。在今年外贸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义乌出口仍然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充分体现了“市场采购”贸易的生命力。 作为国家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播出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粒种,成了一颗良种。我们希望,立足国家战略、围绕制度创新,通过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而形成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星星之火之态,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我们希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能逐渐深入人心,在全国多地释放红利,并继而衍生出更多的市场贸易方式改革,为我国国际贸易作出独特贡献。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未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必将闯出新天地,攀上更高峰! |
GMT+8, 2025-7-23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