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百姓的需求。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实践。 回望2014,“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清三河、美商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战役”让人心潮澎湃,这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是城市转型的凤凰涅槃。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五水共治”进展情况汇报,又在2013年发动代表查找水污染源、为治水项目捐款的基础上,组织全市人大代表扎实开展“清三河、美商城,人大代表在行动”、“恪尽代表职责,推进‘五水共治’”两项主题活动,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创建工作汇报,常委会领导带头履行好“河长”职责,经常性开展巡查督促,做好联系河段治理工作。全市人大代表立足本职,率先垂范,争做“五水共治”的示范者、监督者、宣传者,为美丽义乌建设作表率、当先锋、做模范——人大代表们在“五水共治”行动中用实际行动体现“我先行”,他们投身打造“可游泳河段”活动,深入到联系点,通过看、听、问、记、查等途径,查找河道污染源、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五水共治”的强大合力。同时,组织展开对宗教场所规范化建设、美丽乡村和畜禽养殖行业整治、安全生产等进行视察、执法检查。 立足本职谋发展大计,认真履职行责任担当。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市人大常委会把专题询问放到全市转型升级的大局中去谋划,找准人大监督的“发力点”,力求询大事、问热点。2014年5月3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围绕全市上下关注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展开专题询问。在“一问一答”中,问出了困难、问出了思路、问出了动力,也问出了共识:深入实施“摇响拨浪鼓,同圆中国梦”和“我诚信,我吉祥”两项工程;深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和“清三河·美商城”专项行动;加快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美丽义乌,创建美好生活。 主动凝聚促进转型发展的共识,积极探寻促进转型发展的对策,着力谋划促进转型发展的工作,常委会着力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开展稠城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可行性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区划调整建议方案;着眼我市城市管理中一些不适应、不顺畅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城乡卫生保洁机制、城建管理体制和工业园区运行机制等专题调研,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了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组织代表对五洲大道森林通道工程、103省道义乌段改建工程、环城路立交工程等9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视察,推动市重点工程特别是城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转型提升”的步伐。 |
GMT+8, 2025-7-23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