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囊肿,肛瘘(perianal fistula), 在婴儿这个阶段很常见 (平均年龄4个月, 九成一岁以下), 特别是男婴 (八,九成是男孩)。开始是肛周脓肿 (perianal abscess)。 脓肿穿破了之后,就变成了肛瘘。 也有一两成的孩子,有多过一个肛周囊肿。 成因: 1.肛门齿状线上有一些肛门腺(anal glands)。分泌出一些油脂,以润滑肛门出口。 这些肛门腺,像汗腺一样,受荷尔蒙影响。 青春期,汗腺受荷尔蒙影响,特别是雄性激素影像,变得稠,阻塞汗腺,化脓,形成青春痘。 刚出生的婴儿, 特别是男婴, 雄性激素也是暂时性的高。患者大概比其他男婴的雄激素还高一点(国内有专家验过血液中的雄激素量,证实了这一点) 使肛门腺分泌变得稠,容易感染便变成肛周脓肿。这个论点较为一般儿外科医生接受。 一位家长说: “这就是青春痘长在屁股上”, 也挺形象。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郑伟 2.另一个理论是莫氏隐窝(Crypt of Morgagni)先天性畸形, 形成脓肿。 3.细菌侵入肛门腺 (成人和年纪较大的孩子)。 典型病例: 1. 首先是肛周脓肿: 肛门周围红,肿,痛。 2. 一两成的脓疮穿孔,引致肛瘘, (自动引流), 红肿消退, 皮肤长好后, 整个过程周而复始。 3. 有些孩子同时或先后两个瘘管。 治疗: 首先要确定孩子没有其他疾病, 克隆氏病常常有肛瘘现象,在较大的孩子西方人群里较多。 先天免疫系统不全引起肛瘘的很少见,我只见过一例(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 1.有少数医生任其自生自灭,只是观察那些没症状的肛周脓肿, 任脓肿变成肛瘘(77%)。任肛瘘自己好。(Rosen,J Pediatr Surg 2000; 35: 938)。 我个人没有采用过“观察”的方法。 2.涂抹一些抗生素药膏,作用不大, 因为皮肤的吸收有限。 3.口服抗生素: 在肛周脓肿的阶段用, 可以减少肛瘘 (Christison-Lagay. Pediatrics 2007;120:e548)。 4.只是切开引流: 复发率高达85% (平均为60%)。 5.肛瘘,瘘管切开 (fistulotomy): 成功率高达100%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12. 47 (11)2096)。这是西方小儿外科界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术后只是用清水保持伤口干净。伤口在一两星期内愈合,伤疤并不明显。但这在西方和国内大医院,通常需要一个很短暂的,比较浅的全麻。 我采取的是当日手术, 即孩子术后观察几个小时就回家。 几个月以下的早产儿需要过夜观察, 以保障药物排出体外,呼吸完全恢复正常。 6.瘘管切除 (fistulectomy): 也可以, 成人外科医生这么做。 在幼儿比较少用。主要是怕伤害深处的肛门括约肌。 7.挂线 (用皮筋): 在一些医院比较流行。 效果也很好。皮筋在肛门上,孩子也有些不舒服。 好处是这方法比较简单,在没有小儿麻醉的地方医院,用起来比较安全。 过了婴儿这个阶段,发病率会跌下来,直至四十年后,步入中年时又有一个高峰期。 |
GMT+8, 2025-5-1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