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改装过的车辆,承载的货物很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一个人乃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在点滴细节中。我刚从武汉来到义乌,发现几个出行中的不文明行为要吐吐槽。”昨日下午,穆小姐致电本报说,“在街头,有人把吃过的食物残渣和包装纸等随手往窗外扔;上公交车,发现很多人不顾他人大声喧哗;骑自行车时,有一些汽车都开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些行为都让我受不了。” 昨日本报刊发《“您最期待改善的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开始》文章后,很多热心的读者都行动起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参加由市创建办、市文明办携手本报举办的“您最点赞的文明行为”和“您最期待改善的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 这些出行中的不文明行为被市民诟病 昨日上午,记者在江东路、篁园路和江滨路的几个主要路口,随机对过往的28名市民进行了采访,通过整理发现,在日常出行中有很多不文明行为被大家诟病,其中“违法加塞抢行、随意变道”被吐槽最多。 陈先生是江苏人,已经在义乌生活了9年多,作为有车一族,他对义乌街头的交通秩序颇有微词。“我觉得文明的核心是谦让,有一部分驾驶员文明素质确实有待提升。”陈先生说,就在前一天下午,他经过江东路义乌二中门前时,对向车道一辆小轿车突然从直行车道变道左拐,硬生生切断了直行的车流。这时,又有两辆车跟着也加塞进左拐队伍里,直行的车辆也不肯让步,路口的车辆僵持了,道路被堵了三四分钟,最后是直行的车辆让了步,车流才恢复通行。“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路上的车本来就多,如果乱加塞变道,更是堵上添堵了。如果可以投票,我认为这个就是最不文明的行为。” 和陈先生一样,有25名被采访的市民,都把违法加塞变道列为“最期待改善的出行不文明行为”之首。 “我最讨厌的就是,在居民小区的道路里,迎面开来的汽车开着大灯,把我的眼睛都闪花了,路都看不见。”骆大妈有些愤愤然,“这些司机就太没有素质了。” “最难受的是跟在出租车后面开车。”赵女士说,出租车上下客非常随意,看到路边有人招手就停车,不管地段适不适合,也不管后面的车跟得紧不紧,“有好几次,我都是拼命踩刹车才没撞上。有次我忍不住说了一下出租车司机,反而被他骂了,真是火气大。” 经过统计,记者发现,在日常出行中,还有以下不文明行为被市民吐槽较多:不礼让行人;逆向行驶;违法停车;违反禁令标志,包括闯单行线、压双实线;闯红灯、闯黄灯;酒后驾驶;乱鸣喇叭;转弯车辆不让直行车辆先行;超速行驶;无证驾驶;货车违法进城;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货车行驶时遗洒载运货物等。 “礼让斑马线”成为获点赞最多的文明行为 市民在吐槽出行中的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纷纷为身边的文明行为点赞,采访中,“礼让斑马线”获点赞最多,被点赞23次。 朱大伯从单位退休在家已经三四年了,平时只要有空就喜欢在江滨绿廊附近锻炼身体。“从家门口走到公园要过三条斑马线,只有一条是有红绿灯的。我们老人反应慢,有好几次走到斑马线中间时,刚好红灯亮了还在往前走,很多车子都会等我们走过去再接着往前开的,我要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杨女士家住孝子祠社区,3周岁多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觉得提高文明素质,每个人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过马路的儿歌,每次走到路口,他都会拉着我的手,看到绿灯亮了再走。文明出行从孩子们抓起,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值得点赞。” “文明就在身边呀。我每天上班经过附近这几条路,看到很多路口都有人戴着红袖章挥着小红旗进行文明劝导,这个就挺好。”吴小姐刚上班一个月,她笑着说,“我觉得上下班不开车,采用走路、骑自行车等方式绿色出行,这些行为都要点赞。” 在采访中,行人走斑马线、不跨越护栏、不闯红灯的行为;文明停车、有序排队、不乱按喇叭、使用近光灯等行为,也被大家叫好。 |
GMT+8, 2025-7-25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