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推进火灾等安全事故防控治理体系建设,严防重大火灾隐患发生,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重大火灾隐患判定、督办及立销案办法(试点)》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的要求,经有关部门严格检查,日前市政府决定对义乌市昌隆包装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江东街道山口村临时仓储区、大陈镇老工业区单通道厂房等区域性火灾隐患点“挂牌整治”。7月7日、8日,记者随市公安消防支队执法人员“突查”了其中两家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
“昌隆包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自动”
义乌市昌隆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位于荷叶塘工业功能区物华路。记者走进这家企业,发现该企业厂房呈“凹”字型分布,整幢厂房约有20多米高。消防执法人员介绍,该企业厂房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为多层厂房,全部对外出租办厂,而且租给多个不同主体,管理较混乱。
先前,市消防支队和市质监、福田街道等方面已多次督查,指出该厂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几近瘫痪”就是该企业的重大隐患之一。当天上午9点30分,消防执法人员走进该企业门卫室,查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让人诧异的是,该系统显示屏上显示出170个点报警系统故障。执法人员说,一般情况下,有一两个点显示“故障”还说得过去,可是这里出现这么多故障点,就等于这套系统已经“报废”。
据介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其他辅助功能装置组成,在火灾初期,能通过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同时显示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初期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套系统显示170个系统故障点,一旦发生火灾,根本起不了作用。”执法人员说。
随后,消防执法人员走进该企业厂房的1—6楼,发现厂房内多楼层空间都存在擅自改变使用功能的问题,导致安全疏散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厂房内还有多处消防栓被机器设备遮挡。在厂房四楼,一工艺品加工厂的货物堆满了车间,根本找不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另外,该厂房还存在防火门损坏、楼梯间疏散指示标志待规范等问题。据工作人员说,街道等方面已督促并帮助业主整改,但整改进度不够快。
“江迪文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故停用
位于佛堂镇前案路的义乌江迪文体用品厂存在不少火灾隐患,也被市政府列为“挂牌整治”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当天上午,记者随同消防执法人员来到这家企业,看了6层厂房,西侧1——— 6层为仓库,东侧1——— 6层为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袜子等针织类产品。走进一、二层车间,记者看到原本偌大的车间被钢管等材料隔成大小不等的十多个“小车间”。执法人员追问当事人:“这里的通道,人能走得过去吗?”在2——— 6层车间,执法人员发现各楼层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部分损坏等问题。随后,执法人员查看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供水设施,在厂房一侧的一个地下水池边发现供水设施陈旧不堪,已停止使用。执法人员介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自动灭火。像这家企业的设施状况,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本无法起到自动灭火的作用。
执法人员还当场指出,这家企业还存在其他消防安全隐患:擅自改变厂房部分区域的使用功能,车间内设置了半成品及成品仓库,安全疏散距离不符合要求;厂房一侧疏散楼梯一层出口处设置了运行的锅炉房;疏散指示标志破损、设置不规范等等。
据市公安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集中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是深入推进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一项内容,以此推动火灾隐患的整改。此次市政府公开挂牌整治的2016年度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除了这两家外,还有中石化金华石油分公司义乌油库、义乌世纪商城、义乌市金福源商厦等3家单位,普遍存在防火门不能正常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正常、安全出口不足等不符合消防规范标准的问题。
火灾如猛虎,应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是企业、单位的头等大事。市公安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加大对市政府“挂牌整治”的5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两个区域性火灾隐患点整治的跟踪、督查力度,形成强大合力,确保重大火灾隐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对于逾期整改不力、不到位的,他们将会同有关执法部门依法关停、拆除。